image
20240524紀錄/侯享

中興大學 名譽教授鄭政峯 點廢成金 農業殘餘物高值化

image
中興大學 名譽教授鄭政峯

訪查農友常會發現很多農民的觀念應需有所改變。例如農民常以為加水乳化的農藥就是水溶性,事實上是油溶性。因農藥原體很少,為能在水裡乳化分散,通常會添加有機溶劑(如二甲苯)來溶解,再加入乳化劑為產品。農民加水後產生乳化,那是內部為含農藥的溶劑,被乳化劑所包覆,分散在水中的微泡結構。當噴灑在作物後,因水的沸點較低先被蒸發,留下的溶劑及乳化劑會侵蝕作物表面疏水性保護層,如遇高濕度(下雨後),在空氣中的病原菌就容易侵入,產生病害。

農民當作物有病蟲害時,常先問農藥行,加以常於收成後再結帳的模式。為滿足農民速效的期待,農藥行常給多種農藥混用,農民也常過量使用,就容易造成農藥殘留等問題。雖現推動植物醫生,但尚不普遍,農民仍普存此農藥使用習慣,仍有待時間來改變。

 在農業殘物循環再利用的面向,近年來積極推動將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無法再利用者做成燃料棒為生質能源,這是很好的發展。農業殘餘物常因農藥殘留,限制了再利用。個人建議應以植株健康管理方式,減少農藥使用,就會減少農業殘餘物,也可擴大再利用的範疇。再利用應以材料化為優先,無法再利用者再為能源使用。在工業廢棄物再利用訪視審查,會注意在處理廢棄物時,是否會衍生另外污染,這是很重要的。「對的東西放在對地方就是資源,放錯地方就是汙染」,國內很多業者將花果萃取物開發應用在化妝品原料,但也提醒很多農業原料的應用也需注意其安全風險性,避免對人體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