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524紀錄/侯享

台經社 社長孫智麗 智慧、循環、安全 農業升級邁大步

image
台經社 社長孫智麗

在AI智慧科技、物聯網AIOT的輔助下,讓農業生產能夠即時監控氣候變化、溫濕度、土壤酸鹼值等數據進行因應,不僅能得知目前生產數量與狀況,同時,在產銷端還能將消費市場訊息反饋給生產者,達到有效生產管理或是產銷調節。

 在生產過程中,運用自動化減少農事生產者的辛勞,並運用科技精準施用肥料及農藥、節約灌溉用水,減輕對環境衝擊。整體糧食生產系統運用智慧科技來動態監測及精準掌控,輔導農民進行產業轉型升級,這是農業生產上的科技變革。

以循環經濟來看,農業不只聚焦糧食生產與技術開發,在營運模式還有很多創意可以發揮,將農業剩餘物進一步利用,創造新價值。

 為邁向2050淨零碳排,農業減少農用化學品(包括農藥與肥料)使用,絕對是安全農業的重要趨勢。聯合國FAO呼籲農用化學品應減半使用,這也呼應在氣候變遷下,採用對環境較為友善的生產方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讓農業部門可以比其他產業先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

農用化學品減半使用,不僅可有助減少碳排,也減輕對人體健康不良的影響。不論是為農業永續發展,或是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的要求,希望吃到的食物,能夠來自沒有安全疑慮的生產技術。與會的專家學者提到,在農藥的管控上,是否能參考健保制度,規劃強化管制與施用登錄管理等方法;或是在既有管理制度下引用新科技,確保生產時使用最少量的農藥與肥料。

 農業補貼政策除了災損救助之外,更應用於輔導農民進行產業轉型與升級時建立農業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