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523黃欣/綜合報導

陸推產業升級 每年衍生不良貸款2.2兆元

 國際投行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指出,大陸持續推動產業升級,將於2025至2027年的三年間,為銀行帶來每年高達人民幣(下同)2.2兆元的不良貸款,但仍處於可控範圍。

 觀察者網報導,大摩報告指出,大陸在全球製造業的市占率雖不斷擴大,但在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下,市場對於大陸的工業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負增長和工業投資高增長帶來風險的擔憂日益加劇。

 大摩估算,大陸的供給側改革將於明年見效,工業信貸增長合理化,屆時製造業信貸中面臨風險的比例估計約為10%。在此情況下,銀行在2025至2027年需要消化的製造業風險信貸約占總額的3.3%,即每年不良貸款2.2兆元,高於正常的年度風險消化額度。

 不過,大摩指出,相對於已實現的產業升級水準,上述風險成本仍處於可控範圍,尤其經歷過去幾年的整頓,官方已顯著降低房地產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等相關信貸的風險。但大摩也提出,若是過度投資的情況維持到2027年,持續的低利息水準將成為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資產管理公司中國東方資管20日公布的「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顯示,大陸經濟受疫情、地緣政治衝突、房地產市場調整等多重因素影響,面臨多重壓力,金融機構資產品承壓,預計今年不良資產規模將持續增長。

 報告指出,商業銀行關注類貸款轉變不良貸款的比例,從2022年的20%升至2023年的30%。報告還稱,商業銀行處置不良貸款的緊迫性增強,但處置難度有所提高。主要是兩大原因:一是商業銀行推出的不良資產包品質下降,市場接受度有限。二是投資者對經濟前景並不樂觀。接盤不良資產後能否在二級市場順利處置並達到預期收益,都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市場交投自然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