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522黃于庭/台北報導

標普:台灣銀行體系風險中偏低

標普全球評級的銀行業國家風險評估(BICRA),認為台灣銀行體系的風險評估結果為「4」(1代表最低風險, 10代表最高風險),中央銀行貨幣管理表現健全,新台幣在全球外匯市場成交量占比超過1%,顯示台灣貨幣靈活性屬強等級,貨幣評估評分結果為「2」。

標普全球評級指出,2023年台灣銀行體系的總資產略低於GDP的300%,金融部門與其他公共部門,對政府或有負債風險較有限,近年來偏低的貸款成長率,限縮銀行業的獲利能力,因台灣飽和的銀行業,激烈競爭壓縮利差。但存款為資本充足的銀行業體系提供資金,加上銀行有良好的法規記錄,均在一定程度上抵銷放款成長減緩的影響。

標普全球評級認為,台灣貨幣靈活性在強等級,因央行貨幣管理表現健全,儘管系統內的流動性充裕,但仍維持穩定且通膨率較低的狀態,且相對具彈性的新台幣匯率,及作為活躍交易貨幣的新台幣,也有助吸收經濟與金融衝擊。

標普全球評級強調,新台幣為一種交易活躍的貨幣,在全球外匯市場成交量中的占比超過1%至1.1%,說明新台幣在全球外匯市場具有深度。

通膨率方面,標普全球評級提及,台灣向來為亞洲最低,儘管通膨壓力因全球商品價格飆漲而增加,但台灣通膨率仍較溫和,2023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揚2.5%,且預估今年CPI年增率2.1%。

標普全球評級分析,雖然台灣電價約11%漲幅,及新台幣貶值,可能使2024年通膨壓力略升高,但預期央行3月升息措施,應有助將通膨率維持在2.16%的目標水準。過去兩年央行升息的速度與幅度,明顯低於大多數亞太區國家,2%的基準貼現利率,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