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520黃惠聆/台北報導

生技股震盪向上 3策略賺波段

基金經理人指出生醫類股具有成長與價值題材,建議投資人可採取買黑、分批、股搭債,有助提高報酬率

image
法人表示,生醫多頭趨勢雖明確,但仍會隨相關訊息波動,因此需掌握投資策略,採取買黑、分批或股搭債,有助降低波動提高報酬率。。圖/本報資料照片
生技相關基金今年績效前十名

 受到聯準會降息時程的延後影響,近期醫療生化類股走勢依然震盪,法人表示,生醫多頭趨勢雖明確,但仍會隨相關訊息波動,因此需掌握投資策略,採取買黑、分批或股搭債,有助降低波動提高報酬率。

 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指出,生物科技產業中的中小型股因資金成本高,聯準會降息延後,導致股價出現較大幅度的拉回。正因生醫股股價不如科技股,在就類股輪動的角度,醫療產業的補漲值得期待,且醫療類股目前同時具有成長與價值題材,更可望有表現契機。

 醫療產業除糖尿病、減重商機外,近年的預防醫學、長壽醫學越來越受到民眾歡迎,特別是預防性治療已成為重要趨勢,不少醫療產業公司的目標,已將重點專注於老化過程疾病的預防,創新癌症檢測、監測及影像檢測儀器、創新醫材等,成為另一項醫療生化產業投資重點。

 今年來醫療產業併購件數增加,顯示財務狀況好轉,可著重中小型生技公司的投資價值,而市場併購活動重啟有利產業成長以及整體產業投資氣氛。

 永豐投信創新醫療多重資產基金擬任經理人陳世杰認為,全球正面臨高齡化、創新科技的突破,民眾的醫療行為從傳統走向智慧,產業的商機也由傳統的製藥,轉往如遠距醫療、智慧監測、機器人手臂、照護中心等創新的應用商機,並且在COVID-19疫情的催化下創新醫療服務快速普及,帶來醫療創新的新商機。

 安聯投信強調,生技醫療產業長期成長動能在於全球人口老齡化以及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仍高。醫療技術創新亦將持續推升生技產業研發投入及併購案的題材及成長引擎,特別是癌症,罕見疾病,基因療法等創新療法;併購題材亦將持續發酵,特別是大型藥商預料將有5000億美元的雄厚實力進行併購,有利於整體產業發展。預期2024年併購案焦點將集中在腫瘤學,免疫學,中樞神經疾病,肥胖/糖尿病等主要治療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