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517何傳駿■上市公司治理主管、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系博士生

上市公司永續報告書之產業特定利害關係人大調查

image
生技醫療、綠能環保等產業在追求永續發展的過程中,顯示對研發、技術創新與學術合作的重視,與對新產品開發、科技創新及達成永續發展目標的迫切需求。圖/本報資料照片

針對台灣624家上市公司於2023年發布的永續報告書,筆者逐一審閱並提取了每家公司所鑑別的利害關係人清單,進行了詳細的統計與分析,結果顯示,絕大多數上市公司(97%至100%)認為股東或投資者、客戶或消費者、供應商及員工是它們的關鍵利害關係人。其中,員工被所有台灣上市公司鑑別為利害關係人,無一例外,這反映了員工在推動永續發展策略中扮演著重要地位,以及企業對人才培育、勞工權益保護、職場環境改善等方面的高度重視。

 ■不同業別對特定利害關係人的關注也不同

 此外,筆者發現不同產業對特定利害關係人的關注存在顯著差異。例如,油電燃氣、綠能環保、造紙業對政府機關的關注度達到100%,反映出這些產業在營運決策中極重視遵循政府政策與法規,並積極與政府進行溝通。特別是在油電燃氣與綠能環保領域,這樣的高關注度很可能與環保法規、能源政策及永續發展目標的密切相關性有關。

 水泥工業、運動休閒、數位雲端業展現出對社區的100%全面性關注,表示這些產業對社區參與、社會責任與當地合作相當重視,反映出其業務活動對當地社區造成顯著的影響與衝擊。此外,觀光餐旅業對社區的重視程度也達到91%,凸顯了該產業亦著重在地經營與合作的密切程度,顯示其對建立持久地區聯繫的承諾。

 ■金融保險、觀光餐旅重視媒體與社群

 金融保險、觀光餐旅、數位雲端、造紙業對媒體或社群的重視程度均超過60%,顯見這些產業迫切需要維持良好的品牌形象、有效進行市場溝通,以及擴大社會影響力。尤其在金融保險和觀光餐旅業,這類產業更是展現出對塑造公眾形象、吸引客戶參與以及推動市場推廣活動的極高關注度,顯示了在建立品牌信任、增強市場影響力等方面,對媒體和社交平台的策略性運用。

 綠能環保、水泥工業、生技醫療、觀光餐旅業對「非政府組織/非營利組織」(NGO/NPO)、學術研究機構的關注度達到40%上下,反映在追求永續發展的過程中,這類產業特別重視與這些機構的合作與溝通。此關注不僅顯示了它們對研發、技術創新與學術合作的重視,甚至突顯了生技醫療、綠色能源領域對於新產品開發、科技創新,以及達成永續發展目標的迫切需求。這些產業認識到與非政府及學術機構合作的重要性,合作以促進創新並實現長期的永續發展目標,已成為其產業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電信、汽車、生技醫療看重評比機構

 此外,將評比機構列為利害關係人的產業,多見於電信、生技醫療、金融保險及汽車產業,反映出這類產業對外部評價與認證的依賴,推測主要原因是這些產業的營運屬於B2C模式,因此其品牌形象及聲譽對消費者信任度具有重要影響。評比機構的評級能夠幫助消費者做出購買決策,因此將評比機構列為利害關係人的做法在這些產業中甚為普遍。

 以上是對台灣上市公司永續報告書中利害關係人鑑別情形的統計與初步分析後的綜合結果。從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台灣上市公司在永續發展策略方面的多元化應對,以及各產業對特定利害關係人的關注和溝通策略。這種策略的多樣性不僅反映了企業對永續發展的重視,同時也展現了各產業在實現這些目標時的靈活性和創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