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509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大陸新能源車大爆發的機遇

image
 ●大陸電動車在AI及軟體技術快速發展,且又是全球鋰電池主要生產國的優勢下,如今非但是電動車製造大國,亦為全球最大消費國。圖/新華社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日前訪問中國大陸,且獲國務院總理李強接見,雙方藉此會晤各取所需極其明顯。君不見,因應全球「2050淨零排放」目標,新能源汽車(純電動車、油電混合車、插混車、增程式電動車,氫動力電動車)不僅成為全球新興創新科技,市場亦迎來了爆炸性成長。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預估,電動車銷量將在2037年超越傳統燃油車,產值可達2.1兆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大陸自2009年以來穩居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而且,2021至2022年間汽車出口接連超越韓國及德國,去年銷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迎頭趕上日本而躍升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

 至於新能源汽車發展「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慧化」,大陸電動車過去在政策支持以及產業競爭下,吸引許多國際電動車零組件企業以及新創公司前往投資,進而帶動電動車零組件發展優勢。尤其,在人工智慧(AI)以及各類的感測器、軟體技術快速發展,同時又是全球鋰電池主要生產國的優勢下,一路急起直追。如今,非但是電動車製造大國,亦為全球最大消費國。國際能源總署(IEA)預測,大陸去年電動車占全球銷量的6成,歐洲和美國則各僅占25%和10%。今年全球電動車銷售將強勁成長至1,700萬輛,預估到2035年時,大陸占比近33%、美歐則約20%左右。

 ■30年磨一劍,陸電動車勃發非偶然

進一步言之,大陸電動車能有突飛猛進的成果,其實是歷經30年的有序發展而來,而非一步登天。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即開始探索能夠減少環境污染,擺脫燃油汽車技術,實現汽車大國的發展路徑。迨自「第八個五年計劃」至「十一五規劃」期間,循序漸進地研發,尋求突破,成功培育電動車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2007年發布《新能源汽車生產准入管理規則》,揭開產業規範化管理的序幕。2009年又發布《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5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能,新能源汽車銷量占乘用車銷售總量5%的發展目標。

 2012年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確立了以純電驅動為主的技術路線,以及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關鍵零部件技術整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形成具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企業。

緊接著就是進入市場化發展和對外開放階段,《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等政策陸續出台,讓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向市場驅動轉型,對外開放力度擴大,也提升了國際爭力。2021後,在實現2030年「碳達峰」以及2060年「碳中和」的「雙碳目標」下,新能源汽車出現高速增長。2022年,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銷售占比近8成,其中比亞迪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並且正在海外大舉擴張,次年更擠進全球汽車銷售量第九名。

 ■兩岸合打世界盃,可望創雙贏

不過,除內部因素制約外,大陸電動能產業也面臨外部阻力。首先,在美國晶片出口禁令下,如何提升自主研發能力,解決「卡脖子」問題,仍有待考驗。其次,歐盟已宣布正式開展對大陸進口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包括比亞迪、上汽和吉利),以決定是否開徵反傾銷關稅。又美國對從大陸進口的汽車徵收27.5%關稅,此一貿易壁壘讓大陸汽車業向美國出口變得困難。

據悉,台灣有不少零組件供應商已打入多家大陸自主電動車品牌,除傳統車廠新能源車外,也供應蔚來、吉利、小鵬和長城等大廠。坦然言,合則兩利,兩岸若能共同打世界盃,則有望創造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