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507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祕書長

台積電是台灣矽盾,但它的後盾在哪?

image
圖為台積電公司。圖/美聯社

有護國山之稱的台積電,今年第一季法說會會中公布海外新廠最新布局,不僅新廠增加,先進製程的比重也大增。有人質疑此舉已威脅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惟此係深陷於地緣政治漩渦的企業,在缺乏政府奧援下,不得已的作法。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3月6日在立院答詢時表示,台積電在全球積極擴充產能,但2奈米、1.4奈米先進製程都留在台灣。不料,從日前法說會釋出海外設廠規劃可知。美國亞利桑那州第一廠由原先公布的5奈米製程,直接跨入4奈米製程;第二廠已進入2奈米製程;日前甫宣布的第三廠更是達到2奈米或更先進製程技術。

 固然海外設廠會有當地政府提供補助,4月8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根據《晶片與科學法》,向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子公司提供高達66億美元的直接資金補助,以及50億美元低利貸款。惟美國廠建廠緩慢、相關人才匱乏、營運效率低落、工會力量龐大以及法令嚴苛,《紐約時報》曾指出,赴美設廠成本比在台灣高至少4倍。美國政府提供的補助金看似很多,卻遠遠不足遠赴美國投資增加的成本。

 ■美國強勢干預,日本半導體殞落史殷鑑不遠

 詭異的是,為何台積電還願意在美國投資第三廠?實有其不得不的考量。疫情期間供應鏈中斷,尤以晶片短缺問題最為嚴峻,各國始體認出台灣在半導體供應鏈的重要性。加上兩岸關係不睦,地緣政治風險日增,要求台積電分散產地。美國推動製造業回流,亦將台積電納入計畫之內。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說:「台積將成為地緣政治的兵家必爭之地」,也深知日本半導體殞落史。日本曾是全球半導體巨擘,一度拿下市場半壁江山,卻在美國強迫下,於1986年簽訂《美日半導體協議》,還有「301條款」與反傾銷等手段,逐步削弱產業競爭力,至今在全球導體生產市占率僅剩1成。基此,台積電只能選擇加碼美國新廠,不過也可以從以下做法,看出其平衡策略:

 首先,台積電若是有意強化美國布局,勢將引入其引以為傲的先進封裝CoWoS技術,例如輝達(NVIDIA)的GPU就是其CoWoS的最大客戶,尤其是Blackwell新世代平台架構還將使用更複雜的CoWoS-L技術。但目前台積電尚未規畫在美國設立CoWoS廠,雖然客戶可在就近的全球第二大封測企業-Amkor廠進行,但Amkor技術仍與台積電一條龍的作法有相當的差距。亦即美國客戶選擇在亞利桑那州生產,卻有不少晶片需運回台灣的CoWoS廠進行後段封測,已失去在美生產分散風險的目的,成本也將暴增。

 其次,總裁魏哲家於法說會上表示,海外廠成本高且有通膨因素,客戶會分擔更高成本,台積電長期毛利率仍可望達53%以上。張忠謀曾說美國的半導體生產成本,比台灣高出50%,後來更修正為1倍。美國客戶是否能接受美國廠高昂的售價,將是一個大問號。

 ■台積電海外設廠,採進可攻退可守策略

值得觀察的是,海外建廠如火如荼的展開,光美國廠就要增加250億美元投資,而台積電財務長黃仁昭在法說會上卻指出,台積電今年資本支出目標維持280~320億美元不變。據報導,台積電將以66億美元的補助款,在三個廠中建構小型試產線,而非大型量產線。

 易言之,台積電採進可攻退可守策略,在建廠初期,不急著打造規模經濟,僅在美國布建基礎產能,除可滿足美國政府以及客戶擔憂產能集中於台灣的隱憂,也可承接不在乎成本的企業訂單,例如:具有國家安全的國防晶片,或是毛利率極高的GPU晶片,並可作為台灣訂單滿載時的備用產能;待高階訂單應接不暇,或是當地緣政治風險提高時,美國廠也可以在一年或數個月內,快速擴增產能。

 蔡英文總統曾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強調:「台灣的晶片產業是世界的矽盾,既保護世界也保護台灣。」但當台灣企業面對地緣政治的侵擾,還願意根留台灣,蔡政府非但沒有化解美國的質疑,還大談「晶片外交」,將台積電作為政治籌碼,讓企業單獨蒙受外國巨大的壓力。

 ■政府應協助排除障礙,抗拒白宮不合理要求

 我們認為,政府應協助包含台積電等企業,解除相關障礙,作為企業的後盾。對外,應仿效韓國政府,協助三星、SK海力士等韓企,向美國爭取補助,並抗拒白宮不合理的要求;對內,更應排除投資障礙,近期暴露供電不穩問題,即為企業最關切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