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政府上任在即,全台灣乃至全世界都想問的是:台灣這個被國際媒體喻為「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將更安全?或更危險?眾所周知,這牽涉到美中台三邊的關係與互動。從結論來看,在美中相對和緩、台美關係升級的此刻,兩岸關係將是台海穩定與否的關鍵。也就是說,賴政府的思維及舉措將影響台海情勢。因此,我們建議,兩岸要能真正春暖花開、和平共存,520後的執政團隊要先從節制不必要的仇中言論開始!
去年11月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赴美參加APEC,與美國總統拜登達成了多項合作共識;今年4月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陸,除了重申美國對華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遏制中國發展、不尋求結盟反對中國,以及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的「四不一無意」,並表達希望落實美中兩國元首達成的舊金山共識,且尋求更多合作、管控分歧避免誤解誤判等願望。也就是說,美中兩大國雖難避免競爭,但避免走向對抗,仍是兩大國共同利益。
至於台美關係方面,美國近年來不但智庫、學者,甚至卸任官員、國會議員都絡繹不絕頻頻訪台。日前美國眾院還通過了19億美元對台軍援,不但顯示美國對台安全承諾的升級,更意味著美台之間將有更多的合作。
然而,在兩岸關係方面,即使馬習二會後,大陸對台姿態放軟;但兩岸關係不但未有春暖花開跡象,敵意螺旋反而日漸上升。
如本報先前所論,大陸藉由馬習二會釋放三大重要訊息,包括:和平解決的對台主軸,求同存異的對台策略,以及反介入、反獨的對台底線。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馬習二會一方面讓馬英九重新「激活」了早已被污名化的「九二共識」,讓「一個中國」可以重新有各自表述的空間;另一方面,習近平口頭上以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而非「中國」的論述,更意味了大陸對台的重大讓步。
事實上,自馬習二會後,即使大陸海警船仍到金門附近海域巡查;陸方提前終判台灣聚碳酸酯輸陸存在傾銷;解放軍機持續擾台…但陸方同時表示要積極推動包含旅遊在內的兩岸各領域合作、希望盡速恢復兩岸30航點與空客直航;甚至率先表態恢復福建居民赴馬祖旅遊。與此同時,重新開放台灣文旦柚等農漁產輸陸;花蓮地震後,大陸除表達慰問,亦宣布要捐贈花蓮組合屋…。
雖然大陸對台仍是呈現軟硬兩手兼具的「組合拳」,但顯然軟的更軟,但硬的卻多僅止於警示。種種訊息顯示,這些「鴿」聲嘹亮的舉措,是陸方基於今年大選後對台灣新民意的回應,並就馬習二會釋出的善意的具體落實。
從國際現實主義觀點來看,大陸此時對台懷柔,必然符合其利益。誠然,對大陸來說,此刻台海的穩定、甚至與台灣進一步的產業經濟合作,有利大陸因應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的科技封鎖,以及其產業的升級轉型。因此,有學者比喻,大陸自馬習二會以來對台釋放的「鴿」聲,是陸方對台投出的「最慢速球」,目的不但是希望台灣當局能「接住」陸方未言之明的訊息;更反映陸方對台海穩定、兩岸合作的殷切盼望。
然而,雖然賴清德總統當選人一再強調,要以交流取代圍堵、對話取代對抗,自信地和大陸展開交流合作,但大選後迄今,執政團隊官員、民代,不但加大仇中、嗆中力道;甚至不分青紅皂白地對有利兩岸交流、緩和兩岸緊張的言行扣上「紅」帽。也就是說,兩岸關係原是可透過交流溝通、「求同存異」的內部矛盾,但由於執政團隊仍認定大陸為水火不容的境外敵對勢力,因此對陸方的所有舉措,都只做惡意的解讀,以致將兩岸關係激化成「你死我活」的敵我矛盾。
我們同意,兩岸囿於歷史糾葛,且諸多制度、文化差異;加上大陸對台的一些舉措、例如軍機繞台,都無益兩岸的交流與和平的氛圍。但誠如智者諄諄教誨:以小事大要以智。面對大陸對台的不合理、不友善之處,台灣最好的回應方式是先動之以情,後曉之以理,再後喻之以弊。只會一味仇中、嗆中,甚至造謠挑釁、無限上綱地醜化大陸,不但無益於兩岸相向而行,最終受害的仍將是台灣。
相信多數國人都同意:戰爭是兩岸最壞的選項;相信多數國人也同意,兩岸穩定有利台灣發展。因此,執政當局應先從約束團隊開始:面對大陸,該收起戰狼的旗幟,以理性面對差異、以智慧化解衝突、以善巧化解矛盾;更重要的,以溫言堆疊善意。如此,兩岸才能真正的春暖花開,台灣才能真正保有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