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430社論

面臨國際環境遽變 尋求經濟嶄新定位

image
政府面對產業M型化,應加強半導體縱深及橫向擴散效果,強調高科技和傳統產業的鏈結。圖/本報資料照片

隨著美中貿易戰、俄烏戰爭、新冠肺炎的肆虐等,全球經貿體系也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新冠肺炎重挫了中國大陸經濟,雖然解封後出口一度好轉,但因全球經濟趨疲,大陸經濟也顯得欲振乏力。而美國經濟雖然展現韌性,但在利率大幅攀升下,耐久財消費不如民生必需品的消費熱絡,但筆電、家電、手機等耐久財才是東亞/東南亞國家對美國出口的主力,因此亞洲國家的出口表現也不如預期。在客觀大環境丕變下,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經濟亟需轉型應變。

在國際重大政經事件方面,美中貿易、科技戰,引發的民主同盟、友岸外包,也導致全球供應鏈版圖的重整。而全球供應鏈重新布局也涉及了母公司、海外子公司的鏈結,因此亟需數位轉型的投資。

其次,在地緣政治的壓力下,根據財政部的最新統計,台灣對陸港出口依存度已從2020年的43.9%逐年降至2023年的35.2%,台灣廠商也被迫前往海外投資、分散風險,如何建立本地投資跟海外投資的雙向互動生態系避免產業、人才空化,也值得正視。

再者,在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運作下,淨零排放成為顯學,缺乏綠色轉型,除了出口面臨高額碳稅影響競爭力之外,在國內貸款,取得大廠的代工訂單也會面臨諸多的障礙,鑑此,綠色轉型成為企業生存的關鍵。

值此全球經濟混沌不明,美中兩大經濟強權成長可能滑落下,有何替代市場?或如何加值產業的利潤,廠商或擴大內需,或尋找分散出口市場,或提高利潤率,均相當重要。

此外,年輕人低薪、高房價,如何誘導台灣過剩的資金不要全數投入房地產,引導投入創投、實質投資,一方面可以加速升級轉型,另一方面又可以幫助年輕人創造優質的就業機會。

而更長遠之計,台灣政府應擘劃更高層次的戰略,使廠商在對外投資、國內永續發展尋求平衡點;並促成台灣對外投資,外人對台灣投資的雙向互動交流生態系,進而重新定位、強化台灣經濟。

 在上述多重壓力衝擊下,政府必須要有一套整體的經濟產業戰略,才能因應世局劇變的挑戰。我們主要的建議包括:

 第一、經濟的重新定位:美中貿易/科技戰、兩岸緊張,以及台灣+1的壓力之下,台灣企業必須尋求全球布局、對外投資。因此建構海外投資和國內的聯繫,推動台灣成為全球高科技運籌基地及亞太營運總部,尋求人才、技術、資金、商業模式的雙向流通,避免產業空洞化,並進一步提升產業的全面競爭力。

 第二、市場的中長期重新定位:在美中經濟轉弱下,台灣必須分散出口市場,除了東協國家之外,中長期可以日本、印度為長期的戰略夥伴,同時擴大內需以及尋求海外運籌基地,透過倉儲、運送據點、展示中心和供應商、通路商洽談基地,來協助廠商提升經貿效率,尋求市場多元化的新定位,並使新南向政策可以確實落地,發揮更大的效率。

 第三、尋求產業新定位、二次全面升級轉型:在面臨數位、綠色的雙軸轉型及缺工、少子化的自動化壓力下,台灣應該以政府的租稅優惠、補助,加速協助廠商投資,達成數位、綠色轉型及商業自動化的目標,但應有落日條款,而非萬年獎勵。

 第四、政府角色的重新設計:面對產業M型化,應加強半導體的縱深及橫向擴散效果,以避免台灣過度向半導體傾斜的困境,亦即應該強調高科技和傳統產業的鏈結,強化高科技對傳統產業的擴散效果。此外,服務業主管部會應加速服務業的鬆綁產業化,產業化KPI,將超額儲蓄、龐大的保險基金導入長期照護、國際醫療、雙語教育、金融理財、都市更新等服務業,進而精進它們的商業模式、擴大服業規模與競爭力,為年輕人創造更多高階的就業機會。

改革向來不易,在變局中推對改革更加不易,但不改革就可能被新時代所淘汰,因此期待即將在520就任的賴清德新政府都能拿出魄力、務實解決上述各項艱難的施政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