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半導體出口的帶動下,多數人都認為我國出口競爭力提升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依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甫公布的排名,去(2023)年我國出口排名第16,占全球出口比重1.8%。
出口第16名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出口占全球1.8%到底是強還是弱?從兩年來比,名次進步一名,占比降低了0.1個百分點,從長期來比,2000年時我國出口排名14,出口占全球比重高達2.3%,退步得非常厲害。這說明20多年來台灣的產業政策,雖造就了半導體產業,但是加上其他產業之後的出口排名,卻是今不如昔甚遠。
若不相信,我們可以再往前比,1997年我國出口全球排名第14,出口全球占比2.6%,再往前,1992年台灣出口排名第12,這一年韓國排名仍在台灣之後,然而去年韓國排名已是全球第八,出口占全球比重2.7%,比我們出口整整多出2,000億美元,遙遙領先台灣。台灣雖然半導體有競爭力,但製造業有27個產業,過度依賴一個明星產業,以致資源過度集中於一個產業,而忽略其他產業,終非經濟發展之福,30年來我們出口名次從第12降至第16,由領先南韓而落到被南韓超越,且遠遠超越,豈是偶然?
不要說半導體屬於資本技術密集產業,原本就不可能創造太多的就業機會,就以出口而言,出口占全球比重也直線下滑,這正是產業發展不均衡的必然結果。我們產業究竟有多不均衡?看看半導體所屬的電子零組件占出口比重即可明白,2011年比重僅24.2%,不過十多年,去年這個比重已達41%,一個國家這麼依賴單一產業,除了石油輸出國、農業大國,少有這個現象。
若再將積體電路(IC)從電子零組件抽離出來,可以看得更清楚,積體電路去年出口1,669億美元,占我總出口比重已達38.6%,反觀韓國雖也是半導體生產重鎮,但是根據聯合國統計,2022年韓國積體電路出口1,128億美元(同年台灣1,843億美元),占韓國總出口僅16.5%,韓國除了半導體,汽車、石化、造船、手機也同步發展,出口適度分布於更多的產業,這也是他們出口排名遙遙領先台灣的原因。
總的來說,如果比半導體,我們領先韓國,但是如果比整個製造業,我們不如韓國,這由30年來我出口排名後退,出口占全球比重下滑,而韓國排名大幅升高即可明白。政府如果不調整產業發展政策,而繼續讓半導體產業一枝獨秀下去,隨著傳統產業優勢盡失,台灣出口排名還要退後,而這正意味著就業機會的減少,薪資的停滯,最後也會使得貧富差距擴大。
事實上,每年4月WTO除了發布商品貿易排名,也會發布服務貿易排名,這些年台灣服務貿易的排名持續下滑,2000年台灣服務輸出排名第18,全球占比1.4%,去年降至第29,全球占比僅0.7%,20多年來在全球市場占有率減一半,這絕對是嚴重警訊。
服務輸出包括金融、旅行、航運、智慧財產權等服務貿易的收入,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泰國服務輸出能有好的表現,靠的是觀光收入,而瑞士、新加坡則是以國際金融中心馳名世界而名列前茅,台灣過去十多年服務貿易表現不錯的年代皆是拜觀光客大幅成長之賜,以2011年而言,服務輸出所獲收入有24%來自觀光客,2014年更升至26%,那個年代台灣服務輸出排名總在23、24名,去年旅行收入降至87億美元,遠不及2014年的147億美元,難怪落到29名。
去年已無疫情,何以旅行收入仍如此之低?顯然是兩岸關係緊張,兩岸人民缺少交流所致,2014、2015年來台陸客總在400萬人之譜,去年只來了22萬,如此台灣的服務輸出排名怎不退步?這個數據告訴我們,兩岸政策再不放寬,再不鼓勵交流,非僅台灣政治風險會升高,也會讓經濟蒙受巨大損失,這是顯而易見的事。
綜觀WTO貿易排名,可以拿兩年來比,而得出台灣持續進步的結論,也可以觀察2、30年,而得出台灣每況愈下的警訊,然而有遠見的人自應觀察長期趨勢,而非短期的變化,商品貿易如此,服務貿易亦然。台灣30年來經濟發展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何年輕人薪資倒退,為何所得差距日趨擴大,為何財富愈來愈集中?從這份貿易排名的長期時間數列變化,也許可以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