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蘋果供應鏈對「碳移除」的主流需求,臺灣碳權交易所國際碳權交易平台下一波將納入自然碳匯的碳權商品,而非只有再生能源、生質能源類別。據了解,碳交所已經準備超過10個自然碳匯專案,但尚待與環境部討論相關的篩選及審查機制,碳交所將採取「過一檔、上一檔」,預計第二季前推出第一個自然碳匯商品。
截至目前,首波七檔碳權專案已有三檔商品售罄,碳交所後續將與供應商聯繫補貨。至於該三檔商品的內容、個別企業交易量、總交易金額等商業數據,細節尚未公開。
為滿足國內企業多元需求,碳交所原拚3月上架自然碳匯,但由於國際間對於碳權品質意識抬頭,再加上環境部忙於碳費討論及國內碳權交易,連帶碳交所第二波碳權商品審查流程也略為延後。
考量先前國際上對自然碳匯有部分負面消息,因此,環境部在專案審查上,極為注重如何把關自然碳匯的碳權品質。碳交所表示,未來將與國內大學合作推出「衛星遙測」機制,作為把關碳權品質的輔助工具,並持續與環境部溝通上架豐富種類的自然碳匯。
碳交所強調,因國際碳權專案分布於世界各地,透過衛星遙測技術及數據,可觀測中南美洲森林歷年來植批的生長情形、森林土地利用情形,以及森林是否有衰敗的情況;此外,對於森林案件常被關切的永久性問題,比如說難以避免森林會被野火燒掉等問題,碳交所表示,所上架的碳權均為事後額度,即減量效益已發生的碳權。
此外,國際上也有碳權的信評機構,針對部分碳權做評等,碳交所表示,已購買國際碳權資料庫作為篩選參考。碳交所強調,碳權品質把關是關鍵,將透過額外技術把關等措施,謹慎避免有爭議的商品,並爭取環境部核准上架品質優良的自然碳匯,後續只要通過一檔、就會先上架一檔,滿足企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