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全國人大會議5日開幕,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為解決重大專案建設的資金問題,從今年起將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今年先發行人民幣(下同)1兆元。這是大陸官方首度提出連續幾年發行特別國債,凸顯積極財政政策正加大力道,將為大陸穩經濟注入活水。且根據專家統計,以發行1兆元的超長期建設國債來說,相當於增加赤字率0.7個百分點。
所謂特別國債,是為應對突發事件、專用於特別用途的國債,也是財政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由於特別國債不會列入赤字率規劃安排,因此可在財政赤字率維持不變的背景下,達到同樣擴大赤字率一樣的效果。
過去大陸曾在1998年、2007年、2020年、2023年四度發行特別國債,其中各有不同的原因背景,發行後也確實對接下來的經濟回穩帶來正面效益。最近一次發行是在2023年底,當時增發特別國債1兆元,用於支持災後重建與防災等需求。
在兩會召開之前,財經界普遍認為今年將增發特別國債,但是未來繼續發行則出乎市場意料之外。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呂冰洋表示,國家重大專案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增強民生福祉等諸多方面需要財政投入。同時,過去數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導致稅收空間收窄,加上化解地方債風險的需求,新政可一解資金燃眉之急。
東方金誠首席經濟學家王青表示,此前特別國債並沒有連續發行的概念,後續發行規模主要依據兩點:宏觀經濟運行對穩投資的需求,以及房地產行業走勢。若未來房地產行業顯著回暖,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回升,特別國債發行需求相應下降,規模就有可能下調。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表示,不論是重大建設和調整經濟結構,都需要長期考量。在此改革轉型期,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有助於支撐基建轉型發展。另外,大陸債券市場供給期限整體偏短,發行超長期品種可為經濟增長提供更平穩環境。
(特別報導詳見A4、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