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305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美設廠成本高漲 亞企巨擘也卻步

image
Panasonic、台積電、三星等亞洲廠商赴美國興建廠房,往往面臨高昂成本的問題而苦不堪言。圖/美聯社

 華爾街日報報導,Panasonic、台積電、三星等亞洲廠商赴美國興建廠房,往往面臨高昂成本的問題而苦不堪言。

 Panasonic去年在堪薩斯州耗資40億美元打造電動車電池廠,參與該項目的人士透露,鋼價自2020年以來飆漲逾70%,這使得Panasonic已耗費大部分的初期預算。

 拜登政府藉由推出《通膨削減法案》與《晶片與科學法案》,試圖吸引更多東亞企業巨擘前來設廠,在法案上路一年半後,這些企業的困境也一一浮現,迫使這些業者們延宕現行計畫或暫緩啟動新廠建設。

 台積電延後亞利桑那州兩座晶片廠投產,韓國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取消印第安納州興建電池廠的計畫。據消息,三星電子在德州建造的半導體廠房已增加數十億美元的成本。

 此外,電池和半導體廠的零件與材料供應鏈原本都集中在東亞,但如今傳統為了符合美國法案的補貼資格,這些日、韓、台企不得不調整原料來源,轉向美國供應商尋找零件。

 美國產業人士透露,最近數月,開關箱、變壓器等零件突然湧入大量訂單,這使得客戶必須等待超過100周才能取貨,而這些都是協助工廠內電力調整與傳送的材料。

 除未能取得充足零件外,成本增加對亞洲廠商來說更是雪上加霜。美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建造新的工業建築相關價格比三年前高出3成以上。

 其實不只亞洲企業受影響,據悉,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擬延宕俄亥俄州斥資200億美元的新晶片廠計畫,歸因於市況不明朗及美政府補助發放緩慢。

 美國建築承包商協會(Associated General Contractors of America)首席經濟學家Kenneth Simonson表示,為了「發展美國新產業的努力與投入,已經撼動美國供應鏈和帶來我們始料未及的影響。」

 該協會指出,木材、合板和卡車運輸等許多工廠所需的商品和服務,成本都不斷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