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227呂淑美

客製化指數 留意風險報酬

ETF系列專題報導-客製化指數與Smart Beta指數

image
圖為ETF示意圖。圖/Freepik

台灣ETF市場自2003年第一檔ETF上市以來,已發展逾20年,以產品類型而言,初期主要以傳統市值型及產業型ETF為主,接下來則從開放期貨型、槓桿反向型ETF等開始蓬勃發展,而自2017年開始,陸續推出Smart Beta及各類主題型ETF。

Smart Beta指數ETF 蔚為風潮

 所謂Smart Beta指數,即指為捕捉某種特定領域或趨勢的表現,採取一個或多個,非市值條件因子進行選股或加權之指數,常見的因子包括動能、價值、規模、波動度、股利率等。

 但投資人須注意的是,Smart Beta指數不保證績效在任何時候的表現均優於市場行情,在某些市場環境下,Smart Beta指數績效可能落後市值加權指數或其他績效指標,且這種情況可能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此外,追蹤Smart Beta指數的ETF,相較於追蹤市值加權指數ETF,可能有相當比例持股投資於市值較小的公司。

指數編製機構 提供客製化指數

 順應Smart Beta及主題型ETF市場發展,許多指數編製機構提供客製化指數,以滿足市場上各種不同需求面向。客製化指數係泛指由指數編製機構根據投信業者個別需求,例如融入投信業者自身投資觀點,或因應本國法規或函令要求而調整編製的指數,通常不同於傳統追蹤大盤的市值型指數,其透過各種指數編製規則,如選股範圍、篩選條件、排除條件、加權方式等,編製出符合各種投資需求的指數。

 此類型指數特性與傳統追蹤大盤市值型指數不同,且部分客製化指數為達成特定投資目標,而有較複雜之編製規則,投資人若未確實了解指數編製規則,可能會與其預期的風險報酬特性產生落差,導致未能達成其投資目標。投信業者亦應加強說明此類型指數與傳統ETF指數之差異,並提醒其產品風險報酬特性迥異之處,以免投資人抱持錯誤期待而產生不必要的糾紛。

ETF精進措施 聚焦四大面向

 為因應市場變化,金管會於2023年,參考國際證券管理機構組織(IOSCO)發布之ETF健全準則,從產品結構、資訊揭露、流動性提供及波動率控制機制等四大面向,提出ETF精進措施。

 其中在資訊揭露面中,即有要求投信業者就以下項目,進行相關資訊揭露:

 包括「標的指數是否為客製化或需揭露相關資訊之指數」、「以清楚易懂之方式說明指數編製規則」、「以淺顯精要的文字及數據描述指數所表彰投資策略之風險特性,並說明其與傳統市值型指數之風險特性差異」、「客製化指數若遇有變更授權費用的因應處理程序,並敘明可能對投資人產生的影響」等。

 自2024年2月起,投資人已可於公開資訊觀測站中,基金基本資料彙總表與基金公開說明書,查詢ETF追蹤指數,是否屬於客製化指數,並於投信業者官網與基金公開說明書,查詢客製化指數與傳統市值型指數的差異及其風險資訊,及屬Smart Beta指數之風險警語。

 此外,投信業者也於官網以釋例,或圖像等方式說明指數編製規則,以便投資人清楚且有效率瞭解編製規則架構及內容,同時也已於基金公開說明書揭露變更指數授權費用的因應方式,以及可能對投資人的影響。

 臺灣證券交易所提醒投資人,ETF商品種類多元,屬性與風險各有不同,投資者在選擇ETF時應根據自身投資需求與風險承受能力,謹慎選擇適合的商品,並於投資前確實瞭解商品資訊及注意相關風險。(臺灣證券交易所提供、呂淑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