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集團29日遭香港高等法院頒布強制清盤令,爆雷寒蟬效應引發各界關注,國內建商分析,台灣數波不動產信用管制已微調風險控管,建商普遍口袋已深、有一定現金流,不致被波及,且與台灣房市二者早已脫鉤。但恒大清算恐對其他尚在債務重組的大陸房企以及百萬購房人造成影響,成為大陸經濟增長最大的灰犀牛,骨牌效應不可小覷。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分析,大陸對於房地產放款有過度集中現象、房地產業占GDP比重高達25%,台灣房市相對較健康,恒大被下清盤令應不會在台灣引爆危機,但大陸官方未如預期出手。
有建商分析,恒大陷入財務危機主因是大陸嚴控房市政策,祭出「三條紅線」,包括土地不得貸款、建築不得融資、分戶貸款不得承作,造成所有房地產開發商現金流被斷鏈;台灣打房政策儘管有八道金牌嚴格管制,但並未掐死現金流,加上建商在上波房市多頭已累計相當獲利,口袋夠深,因此這一波打房政策,挺過來了。
華固建設總經理洪嘉昇直言,早在三、四年前恒大爆發財務危機,房市就已經被打預防針,迄今該曝險的金融機構都已曝險、該打房的政策都已陸續出籠,台灣建商財務體質健全、房市更健康理性,不會受恒大事件影響。
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即便後續出現新一輪融資紓困、債務協商、打房政策鬆綁等利多激勵,但「保交房」的大前提還在,資金只能先解決與購屋人及上下游廠商的債務,無從增加新財源,龐大的債務問題仍無解。
恒大清盤後,讓債權人更擔憂的是,恒大破產後其所有關連企業股票如同廢紙。未來恒大爛尾樓可能由當地政府買單,債壓沉重的政府是否可以負擔仍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