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表示,去年12月工業生產指數90.40、年減3.99%,寫下19個月負成長。去年全年指數年減12.45%,不僅為連2黑、更慘寫史上最大減幅。統計處表示,今年看好AI商機持續發酵,預估1月將轉為正成長,且今年會逐季好轉。
經濟部23日公布最新統計,除了工業生產指數,製造業生產指數90.08,年減4.19%,同為19黑,2023年全年指數為85.56、年減幅度為12.88%,連續2年負成長、同為史上最大減幅。
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分析,工業及製造業指數皆連黑,主因是全球經濟仍受通膨及高利率影響、終端需求續疲,廠商投資動能保守,加上產業鏈持續去化庫存。
展望未來,黃偉傑認為,在去年各月基期已低的水準下,由於去年下半年去化庫存速度較快,今年景氣有回升的態勢,但國際景氣仍有黑天鵝干擾,隨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車用電子等新興科技持續推展,加上農曆年前備貨效應,有助於提升我國製造業生產動能。
經濟部預估,今年1月製造業指數為86.21至90.21,年增9.6%至14.7%,可望結束連長黑、強勁翻紅,只要地緣政治風險未再升高,衍生出新一波通膨或是供應鏈斷鏈危機,今年製造業生產將會逐季好轉。
從業別來看,電子零組件業因終端電子產品消費動能疲弱,供應鏈庫存持續調整影響,12月指數年減4.31%、連16黑,但IC設計因新品推出、比較基數較低而增產,抵銷部分減幅。但台灣科技命脈、積體電路業2023年全年大減17.16%,為2002年以來最大減幅。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原先因AI技術與高速運算帶動的伺服器商機,因為缺料的短暫因素,12月指數出現年減1.88%、結束連續5個月的正成長,但預期1月將會恢復強勁成長。
傳統產業中,因全球景氣疲弱,終端需求仍未明顯回升,業者設備投資保守,機械設備業年減11.31%、連20黑,化學材料及肥料業年減3.69%、連25黑,基本金屬業年增4.83%、結束連3個月負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