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117社論

貿易紛擾,二千多項大陸物品應分階段開放

對新政府的期許 系列四 經貿篇

image
 當前兩岸最迫切、最有諮商空間的當屬兩岸貿易問題,我方若虛心檢討,遞出橄欖枝,展現善意,應可讓緊繃的兩岸情勢獲得紓解。圖/本報資料照片

總統大選落幕,賴清德以558萬票勝選,將出任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他於隨後的國際記者會中強調,維持台海和平穩定是他的重要使命。盱衡當前局勢,兩岸最迫切、最有諮商空間的當屬兩岸貿易問題,我方若虛心檢討,遞出橄欖枝,展現善意,應可讓緊繃的兩岸情勢獲得紓解。

這裡的兩岸貿易問題,就是去年4月大陸對台灣貿易壁壘調查一事,此一調查於去年底公布最終結論,認定台灣禁止2,400多項產品自大陸進口,已構成貿易壁壘,對此我方回應不接受此一調查結果,數日後大陸公布中止ECFA早收清單中的12項產品關稅優惠,相關部會除了表示遺憾,也嚴責大陸此舉是經濟脅迫。

在兩岸如此不友善的氣氛下,陸方於日前點名將研究中止ECFA早收清單中的農漁、機械、汽車零組件與紡織品等關稅減讓措施,我經貿談判辦公室的回應更強烈了,原文如下:「對於中國商務部本日聲稱研究進一步採取中止ECFA早收產品關稅優惠一事,我方鄭重警告中方應立即停止藉經濟脅迫企圖對台介選,否則只會適得其反,進一步傷害兩岸經貿的正常往來…」

多數人可能不太清楚60年來兩岸貿易的歷史,若不明白這個歷程,只在政治情緒裡沸騰,是無濟於事的,兩岸自1949年分隔,隨後30年間金門、馬祖前線可謂兵凶戰危,青年人服役抽到金門、馬祖常被戲稱抽中金馬獎,心情自是沉重非常,在這個情況下,兩岸自然不可能貿易往來。直到大陸改革開放後,1984年我們先開放中藥材自大陸進口,隨著前總統蔣經國於1987年開放國人赴大陸探親,兩岸情勢稍見緩和,1988年才由國貿局首度召開大陸物品審查會議,逐月開放大陸物品進口,至2001年底我國成為世貿組織(WTO)會員前夕,我國開放了57%的農工產品自大陸進口。

 2002年元旦我國加入WTO,對大陸物品雖有擴大開放,但並未給予最惠國待遇(MFN),同年年底仍有2,500多項農工產品不能自大陸進口,我國對大陸地區開放比率75.8%,遠低於對一般地區(美、日、韓等所有WTO會員)的開放比率97%。何謂最惠國待遇?國貿局在1992年的GATT答客問第五題寫得很清楚:「最惠國待遇原則,即一般所稱之不歧視、無差別待遇原則,任一締約成員對任何國家之貿易相關措施,必須立即且無條件適用於所有締約成員,此為GATT為擴大貿易目標所定出之第一條原則,亦是達成GATT宗旨的最大支柱。」

 我國於2001年WTO部長會議通過我入會案時,如果援引「排除條款」,排除大陸適用最惠國待遇,如今禁止他們2,000多項產品來台灣,是可以的,但我們當年考量援引排除條款可能會使入會案功虧一簣,因此在2001年11月6日部長會議前五天,發布重要新聞資料表示:「如果各國部長在11月11日的會中順利通過我入會案,我方將考慮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援引排除條款,並將依據經發會的共同意見,與中國在WTO的架構下,秉持互利互惠的原則,進行經貿交流。」據此,在法理上我們是該給予大陸最惠國待遇的。

 20多年過去,多數政治人物已不清楚這段歷史,但當年參與談判的文官有人如今還在部會任職,不該忘掉才是,回憶一下這段入會談判史,我們應該回歸理性,不可再用那些充滿政治情緒的言辭,這些語言只會讓兩岸陷入無窮的紛擾,並帶給台灣莫測的風險,更何況是我們限制人家2,400項,在法理上我們能理直氣壯嗎?試想,今天有個國家禁止台灣2,400項,我們做何感想,不用說2,400項,24項恐怕就會讓我們跳腳了。

回歸理性,我們該怎麼做就很清楚了,即使有國家安全考量,無法一下子授予大陸最惠國待遇,行政院也該儘速成立「大陸物品開放審議小組」,就2,400多項哪些衝擊小,哪些衝擊大進行分析,然後以五年三階段開放、或十年三階段開放,若干敏感性產品則可爭取保留。無論如何,準總統賴清德總要釋出善意,遞出橄欖枝,如此或可讓箭在弦上的ECFA早收清單中止一事出現轉機,此舉不僅讓我們在WTO法理上站得住腳,於兩岸交流有利,對我商也有莫大的幫助。

日前世界銀行發布展望報告指出,今年全球經濟將連續第三年放緩,2020~2024年的全球經濟成長將創下近30年來最糟。若世銀預測屬實,台灣今年的挑戰將是大的,兩岸和平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如果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真的是賴總統的重要使命,那麼就從2,400項大陸物品的分階段開放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