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近五年加大力度瘋搶稀土等能源礦產,中國進口達全球33%,在多項指標礦物居首或前列,展現影響力。而清潔能源浪潮與關鍵礦物戰略地位日益提高背景下,各國礦物博弈正牽動全球供應鏈與話語權。
世界貿易組織(WTO)祕書處10日發表報告指出,動力電池等清潔能源帶動下,鈷、銅、鋰、鎳、稀土等礦物愈來愈重要,2002~2022年涉及能源的關鍵礦物年貿易額從530億美元增至3,780億美元。
該趨勢近期更加火爆,2021~2022年關鍵礦物年均增長率從過去約10%提升至37%,過去五年(2017~2022年)進口規模則是從2,120億美元飆增近80%至3,780億美元。
中國2008年後就穩坐全球最大關鍵礦物進口國,期間持續拉開差距,2022年占比高達33%,其次歐盟占16%,日本與美國均為11%。
分礦物看,中國2022年在進口銅、土石及礦石礦物兩大項目上占絕對優勢,大幅度領先排在其後的日本和歐盟等經濟體。另一主要項目鉑族金屬和稀土等方面,中國處第一集團排第三,緊追歐美。
中國近20年來展現礦物進口企圖心,2002年在銅、土石及礦石礦物、鉑族金屬和稀土等項目進口規模均排不進該項目前二,鉑族金屬和稀土進口規模更遜於香港與台灣。但至2022年,中國三項目進口規模依序較20年前大增6,859%、5,052%、2,793%。
台灣方面,2002年進口鉑族金屬和稀土等規模14.45億美元,2022年規模較2002年增長約219%至46.05億美元,排全球第九。台灣2022年進口銅規模近13.33億美元,排全球第六。
在此趨勢下,外界關注各國會否限制關鍵礦物進出口作為談判籌碼。出口方面,智利是出口關鍵礦物規模最高的國家,第五是俄羅斯,歐盟第六,中國排第八,美國為第十。稀土主要從中、美開採,鉑族金屬主要在南非、俄羅斯、美國開採,歐盟主要供應菱鎂礦和重晶石。
WTO呼籲,關鍵礦需求不斷擴大趨勢下,要致力讓礦物供應多樣化,才能滿足未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