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碳交所22日正式上線,開放國內企業在碳交所平台採購國外碳權商品。碳交所近日積極拜訪科技、製造及金控業等具代表性企業約15~20家,盼能採購首批國外碳權。排碳大戶中鋼董事長翁朝棟率先表態,將搶頭香購買。
排碳大戶的國營事業如台電和中油則表示首批將不搶購。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說,因有預算程序要走,會先禮讓民間企業購買。中油董事長李順欽說,首批國外碳權只能扣除碳匯排放量或抵消總量管制的超額排放,無法抵換,因此暫無需求,後續會再檢討。
排碳大戶傳產製造業,以中鋼率先表態。翁朝棟日前參與本報大南方淨零論壇時即透露,中鋼正爭取碳交所第一筆碳交易,此外,半導體是指標企業,另像台新金等多家金控業者詢問熱度相當高,競相投入ESG永續行動。
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表示,碳交所開張後,中小企業在國內就可買到國外碳權,「可減緩企業碳焦慮」。碳交所拜會各領域代表性的上市企業,象徵所有產業都參與減碳的概念。而企業沒有買到首批商品不用急,因需要碳權時間點可能在明、後年的抵減,如首批被搶光,明年很快會有下一批國外商品上架。
知情人士說,碳交所擬上架國外碳權商品,首批總額約十幾萬公噸,以每噸為交易單位,每噸CO2當量價格約在5~15美元,每日掛牌價格浮動;買方限國內法人企業,不開放個人,購買後碳權不能再放在平台轉售,避免投機炒作。
田建中說,交易平台採碳權和碳匯預繳方式,由交易所開立信託帳戶,交易前買方需將預付款放入信託帳戶,當日下單即可交易,之後碳交所協助交割,並把款項轉帳給賣方,達成保障雙方模式,建立類碳權平台國內標準化第一個「交易」制度,明年會將自願減量額度及抵換專案放在此平台交易,展開國內碳權商品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