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頭市場衍商交易規模大到超乎想像,中信銀行副總經理吳恭維表示,據國際結算銀行BIS統計,去年流通在外國際衍生性商品金額,集中市場為80兆美元、店頭市場為617兆美元是集中市場近八倍,是美國一年GDP的25倍、台灣一年GDP的700多倍,在外流通率非常龐大,若發生系統性風險,不利金融市場穩定,店頭集中結算雖然大家要繳交一些成本,但對金融機構與市場「利大於弊」,未來應推動更多商品集中結算。
吳恭維指出,過去衍商交易量大、資訊卻不透明,由雙方訂契約交易,當有一方違約就會產生骨牌效應、系統性風險,AIG事件後造成金融市場很大壓力,各國才開始強化管理,才有集中清算機制產生。
臺灣期貨交易所在去年7月25日開辦店頭集中結算業務是重要的里程碑。吳恭維認為,可將買賣違約風險轉移到期交所,交易人不需面對各種不同風險的交易對手,只要面對期交所,簡化風險管理作業、提高金融穩定性、銀行計提的風險性資本減少,對市場參與者共同獲利,集中結算是一個趨勢,不只衍商,愈來愈多商品可以集中結算。像美國貨幣市場附條件交易也採集中結算,未來像銀行開始附條件交易。
吳恭維說,國際衍商利率交易居多、占八成,台灣以匯率類交易居多。衍商風險除了市場風險還有信用風險,假設一家銀行對A對手賺500萬美元、對B賠500萬美元,萬一B無法還錢給交易對手,導致骨牌效應、錯綜複雜,中間一個出錯就連環反應,就會發生AIG自己出現問題後無法償付下手之後引發連環信用風險。
2009年G20高峰會、2012年IOSCO發布強制集中結算規範,鼓勵金融機構在集中交易對手CCP進行結算,對於非集中結算者,監理機關也要求保證金增提,來強化信用風險管理。吳恭維強調,集中結算有優點,像多邊交易互抵、降低系統性風險、簡化結算程序、降低交易對手風險、交易資訊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