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31002野村投信投資長 周文森 Vincent Bourdarie

解析通貨膨脹具黏性的原因

通貨膨脹的走勢已經超越大多數人的預測。新冠疫情過後,最初的版本是疫情期間對於商品運送的各種限制嚴重擾亂供應鏈,推升生產成本,供給受限引發通膨飆升。當時決策者採取大規模刺激措施來應對新冠疫情,以保護家庭和企業,從而提振需求,這為強勁但處於過渡階段的通膨打下基礎,一旦生產和供應鏈的商品流動恢復至正常化,這類的通膨衝擊應會得到緩解。但是通膨並沒有遵循這種模式,這讓各國央行的行動落後殖利率曲線。聯準會透過聲明強調通膨仍位於高檔,態度較傾向鷹派。那麼發生了什麼事?為何通膨如此具有黏性?

 經常性因素持續造成影響,製造業產品的通膨已延伸至服務業的價格。儘管商品價格可能下降,但服務業價格卻較具黏性。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8月份CPI仍為5.29%,扣除食品和能源的CPI為4.34%。

 勞動市場也很緊繃,勞動力閒置情況比平常情況低。最後一個因素是每個人認為通膨將處於高檔的預期心理,從家庭到投資者皆是如此。雖然這些都是箇中緣由,但可能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讓價格上漲。

 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轉變通常被稱為綠色通貨膨脹。雖然很難以統計量化,但相關例子仍然很多:對稀有材料的需求增加,能源結構轉向再生能源,有時候這種成本更高。

 另一個壓力點是與氣候相關的通膨。由於不穩定的氣候擾亂生產,風險不斷增加,食物就是首當其衝的風險。

 最少被提及的因素是地緣政治。烏俄衝突加劇糧食市場的混亂,傳統上烏克蘭是最大的糧食出口國之一。加上全球轉為確保本國供應鏈的安全,這意味著將生產中心搬遷到成本更高的地方,以及在不太理想的地點進行生產,使得短期成本增加,主要經濟大國已製定計劃以確保當地產能。最後一個因素是人口趨勢:勞動人口正在老化,導致勞動力資源更加緊繃。雖然機器人和AI世界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而且有些影響是暫時的,但這些都會導致通膨來到比預期更高的水平。

 這情形會改變嗎?會的,通貨膨脹一直處於下降趨勢,但速度低於預期。貨幣政策有效,製造業活動放緩,消費者也開始感受到利率上升的壓力,家用支出已經耗盡多餘的儲蓄,勞動市場出現放緩跡象。在美國,離職率和就業機會都在下降。進入選舉年,西方國家的勞工罷工清楚地提醒人們對於通膨的不安可能會延遲通膨的正常化。2024年經濟將走向更溫和的成長,更嚴重的通膨將意味著停滯性通膨的壓力,對各國央行來說,這是更複雜的任務,對於投資者而言,代表著關注成長機會和基本面的投資將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