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是化學週期表中15種鑭系元素加上鈧、釔兩元素共計17種金屬元素的總稱,半導體、軍事航太、電動車電池等產業都少不了它。包括:半導體與光電產業製程中的研磨液及LCD玻璃;軍事航太工業的外殼金屬、冶金與電池等;電動車裡的永磁馬達、鎳氫電池用到的釹、鐠;LED與平板製程中必須添加的螢光粉含有銪、釔;3C、醫療、農業肥料等使用的釹、鈰、鑭、鐠;汽車觸媒轉化器或石油裂解過程中的釹、鈰、鑭、鐠等元素都會用到稀土。
在用量方面,一輛豐田Prius汽車混合動力車須用20到28磅的稀土元素;一架F35隱形戰機需要用到920磅稀土金屬;一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需要5,200磅的稀土金屬,而維吉尼亞級潛艇更需約9,200 磅的稀土金屬原料。
■稀土礦分為「岩礦型」與「離子吸附型」
稀土礦分為「岩礦型」與「離子吸附型」,從岩礦型所開採的礦中大約有5~7%的稀土氧化物,從氧化物中可提煉約有98%為輕稀土、2%為中重稀土;離子吸附型開採的礦中約有0.05~0.5%的稀土氧化物,並從中所提煉的稀土則有55%為輕稀土、45%中重稀土,提煉後純化為稀土氧化物即可用在陶瓷、玻璃、拋光或觸媒等途徑。若要當作電池、冶金、磁石等用途,還需將氧化物還原成稀土金屬方可應用。近年來,由於工業自動化、風機等綠色能源及電動車工業都有馬達的需求,因此用於磁性材料的稀土大幅增加。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中國工信部、自然資源部等統計數據,2020年全球稀土儲存量約1.2億噸,有38%的礦源在中國,其次是越南、巴西、俄羅斯及印度。除巴西外,產區都在亞洲,易受地緣政治所干擾。2020年,全球稀土氧化物開採供給量達24萬4,700噸,而需求量為131,500噸,目前開採量雖大於需求,但產量差異極大,其中以能提升磁石性能的中重稀土料源極少,也造成價格的雲泥之別。2022年因疫情、政變、汙染、餘礦不足等因素,導致中國稀土出口量大幅降低,全球供應鏈備受考驗。
■大陸開採占比仍達6成,非中供應鏈追趕
稀土是全球高科技產業至關重要的戰略物資,為避免地緣政治影響全球經濟,有礦源的國家努力開採,使中國開採的占比自2010年的97.47%降至6成左右。但礦源的分離、金屬提煉與磁石製作的主導權依舊掌握在中國手中,非中供應鏈除礦源尋找開採外,更需要加大後續的分離冶煉的投資,以確保供應鏈的韌性。
目前其他區域稀土的開採情況,澳洲僅一家稀土公司開採,並需運至馬來西亞分離且中重稀土量少;巴西稀土礦來自於磷礦尾礦,幾乎沒有專屬的稀土礦場,不過巴西稀土全球蘊藏第三,新離子型礦源探勘計畫持續進行中;俄羅斯僅有一稀土礦場、一個分離廠,每年產量固定;越南過去幾年跟日本合作密切,每年約有1,000到2,000噸的稀土氧化物的生產量,2022年提升到4,300噸;歐洲與格陵蘭都沒有正式開採稀土的礦場,只有探勘的礦區。
臺灣因為沒有稀土礦源,產業所需的稀土元素全賴進口,除確保稀土原料安全存量,為使稀土資源不虞匱乏,與稀土相關的廢棄物回收處理也跟著受重視。
■稀土回收資源化與超高純化的技術,值得研發
稀土相關廢棄物回收以永磁材料為最大宗。回收永磁材料有兩種來源:一種是報廢物處理,另一種為下腳料處理,各有不同的回收動作,不過到最後都是磨粉、再回到稀土氧化物的模式。2021年日產汽車宣布,成功開發出熔化純電動車電動機零件中高效回收稀土的技術。有別過去以手工作業逐一拆解零件,新技術將電動機放入加熱至1,400度的爐中熔化後使稀土氧化,再添加助溶劑就能分離出稀土層,此一方式亦能給臺灣產業參考。總之,臺灣尚無完整的稀土回收資源化與超高純化技術,值得相關產業研究及投入,尤其可從應用廣、需求大、價值最高的永磁材料著手,針對料源建立回收循環體制,方為長治久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