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30516

泰國與土耳其大選傳遞的關鍵字:政黨輪替

 剛剛過去的周日,泰國與土耳其都舉行了關鍵性的全國大選。泰國人口7,200萬,經濟規模約5,600億美元,是東協十國最大的經濟體,人口僅次於越南與印尼;人口8,600萬的土耳其,則是全球地緣政治摩擦的關鍵點,兩個國家同時舉行全國大選,看似彼此關聯不大,卻都是影響亞洲與全球政壇走向的關鍵。

 土耳其與泰國大選雖是兩個獨立事件,相關係數不大,選舉結果卻同步傳出「換人做做看」的訊息,從全球各主要國家的政治進程來看,今年並不是主要的選舉年,泰國與土耳其大選堪稱是今年最具代表性的全國投票,兩國燒出的「政黨輪替」之火會不會延燒到正進入總統大選熱季的台灣,值得我們高度關注。

 泰國現任總理帕拉育(Prayuth Chan-Ocha)平息紅衫軍與黃衫軍的亂局,給泰國帶來八年的政治安定與經濟發展,卻在本次國會大選的投票中慘敗,只拿到約15%的選票。土耳其的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更是執政已進入第21年的強人政權,卻同樣在選舉中陷入苦戰,至截稿前為止,因無候選人拿到過半選票,恐須在5月28日進行第二輪投票,土國可能因此陷入一段長期的政治爭議。

 經濟政策雖然都是兩國選舉的重要議題,卻不是影響結果的關鍵因素。土耳其的惡性通貨膨脹眾所周知,但是艾爾多安卻未在選戰中潰敗,而泰國經濟在疫情期間表現優異,帕拉育領導的政黨竟然僅獲得15%的選票,連組成反對力量的席次都不夠。

 土耳其去年10月通膨率一度飆升至85.5%,就算今年元月之後逐漸回降,也還在50%以上的高通膨風暴當中,土耳其的通膨不只是24年來的高點,更讓人聯想起千禧年前後土耳其經濟崩潰、通膨無法壓抑、最後在2005年把鈔票「去掉六個O」,重發新鈔的來挽救國家經濟崩盤的慘痛回憶。2022年之後土耳其里拉匯率再度陷入急跌走勢,目前又貶值到19.66里拉兌換一美元的歷史新低,只剩2020年初COVID疫情爆發前的三分之一。

 泰國的經濟表現則相對穩健,經濟倚重的觀光產業雖因疫情封鎖而一度受壓,但是製造業持續有海外投資湧入,即使在去年下半年美國升息、亞洲各國陷入去庫存的黑洞,泰國2022年仍然繳出經濟成長率2.6%的優異成績,甫公布的今年第一季GDP也有2.7%的增長率,遠遠超過台灣。帕拉育一邊開放邊境爭取觀光客,一邊同步爭取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商機,在他的競選主要政見中又新設四個自由貿易工業園區,今年觀光客逐漸回流,預計到今年底明年初,前往泰國各地的觀光客人數可以重回疫情前的水準,有助於經濟逐漸回暖。

 但是帕拉育優異的經濟政策並沒有替他保住政權,他領導的政黨在大選中的得票在所有政黨中排名第五,在眾議院改選的500席中僅獲得36席;即使加上同屬軍人政府由普拉威領導的人民國家力量黨 (Palang Pracharath Party)的40席,總共也僅有76席,就算帕拉育與普拉威兩人重修舊好組成聯盟,離有意義的反對力量還有一段距離。

 經濟不是今年大選的主旋律,「政黨輪替」才是選民的共識。執政進入第21年的艾爾多安陷入苦戰,經濟政策表現優異的帕拉育照樣黯然交出政權,如果加上今年4月在選舉中失敗下台的芬蘭總理馬琳(Sanna Marin),在元月份主動請辭下台的紐西蘭總理阿爾登(Jacinda Ardern),只有越南國家主席阮春福是因為對貪腐案負責而主動請辭退休之外,今年主要國家領導人、政黨都面臨強大的政黨輪替民意挑戰,而且鮮少能夠過關。

 換人做做看的氣氛跟選民結構變化有高度的關聯,例如泰國此次勝出的前進黨,就是由年輕世代集體支持出的新勢力,泰國40歲以下的選民占總投票人數已達4成,是翻倒帕拉育的主要力量;土耳其也是類似的結構,年輕選民對艾爾多安高超的地緣政治操盤無感,因此即使反對聯盟只是鬆散的組合,卻把艾爾多安幾乎逼到牆角,進入5月28日的第二輪投票,艾爾多安也沒有勝算。

 台灣去年的地方選舉執政黨大敗,是這波「換人做做看」的政黨輪替潮流的先聲,不論是土國強人艾爾多安,或是牢牢掌握權力的泰國軍頭,都難以壓制選民人心思變的思潮,今年主要工業國的選舉活動相對安靜,要到9月之後才有俄羅斯、瑞士等國的大選,政黨輪替的潮流是否會持續到下半年、甚至明年,值得我們仔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