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30428袁延壽/台北報導

張安平:應建立全球碳交易制度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預計10月開始試行

image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27日出席台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研討會,透過英語演說分享對碳議題的看法。圖/台泥企業團提供

歐盟預計10月開始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2026年全面實施,台灣日前也宣布將設置國內碳權交易平台「台灣碳權交易所」。台泥董事長張安平27日在出席台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研討會指出,碳稅不應只是區域規範,必須制定成國際規範,並建立一個一視同仁的全球碳交易制度,倡導潔淨能源,並對製造污染者問責,用這些方法去執行碳邊境稅,才能有效減少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確保地球有更永續的未來。

張安平指出,至少有8~9成以上的機率,2027年美國也會實施碳邊境稅。中國大陸當達到碳達峰後,2031年也有可能會實施碳邊境稅,也就是說,歐美中三個大市場,在未來7~8年之內,都會推動這樣的做法。

張安平指出,碳一直是人類生活最重要的基礎,但也成為今日生態環境迅速變遷的主因。如用碳稅制定共同規範,張安平認為,這種規定要能強而有力地讓不同的國家,及處於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世代的人們都要朝同一方向前進。

他說,跨境碳稅所牽涉的爭議相當複雜,沒有簡易的解決方案可概括氣候變的所有挑戰。然而擺明的是,國際社會必須共同合作降低排放,以確保地球有更能永續的未來。再生能源轉變的地緣政治層面尤其必須一併考量。

 張安平指出,全世界的工業現在仍然處於他們過去以碳為基礎的商業模式的「待轉(transitioning)」階段,再生能源的發展才剛開始,我們也仍處於必須持續投資許多時間與資源的階段,需要全球合作和細心協調。

依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去年使用再生能源總共減少了5.5億噸的碳排放。同時,持續一年多的俄烏戰爭直接或間接產生1億噸的碳排。張安平認為,所有這些為環境辛勤工作的國際組織和公司,我們都應該給他們30年沒有戰爭且彼此積極合作的條件,讓他們心無旁鶩地進行碳排放減量。

張安平也提及,台泥在2021年併購歐洲儲能公司NHOA,投入全球新能源發展,NHOA經營理念也是共享創造價值原則,即在追求盈利同時,必須有意識地面對全球環境與社會的挑戰,讓下一代與我們的星球能夠和諧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