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30420邱莉玲/台北報導

運價調漲在即 貨櫃三雄歡呼

中大型客戶長約價若能守在大約1,500~1,800美元,長榮、陽明、萬海可望受惠

image
貨櫃三雄近期財報

 影響貨櫃航商今年獲利甚巨的美國線新年度長約價,進入倒數十天掀牌的關鍵時刻,貨櫃航商醞釀二度調漲現貨價,增加談判籌碼爭取較高的長約價。

 市場傳出,多家船公司這波漲價,希望一舉將每40呎櫃現貨價拉高到2,000美元或以上,讓中大型客戶長約價的底牌,若可以守在大約1,500~1,800美元,有獲利空間的水準,貨櫃三雄包括長榮(2603)、陽明(2609)、萬海(2615)業績可望受惠。

 部分貨代業者直言,這次漲價難度很高,主要是美國線貨量低迷,第二季還不到傳統旺季;但也有業者認為,美國線隨著中小型船公司退出市場,三大聯盟市占率逾8成,加上縮艙效應,終於在4月中漲價成功,加上持續縮艙,還是有機會漲一波,但漲幅有限。

 長榮、陽明、萬海及多家外籍船商,已通知中大型客戶及貨代業者,5月1日起美國線基本運費GRI(General Rate Increase)每20呎櫃上漲900美元、每40呎櫃上漲1,000美元等,但實際漲幅要看客戶接受度。

 4月中,船公司原漲價計畫是每40呎櫃上漲600~1,000美元,結果實際漲幅約600美元上下。

 對照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於14日大漲8%,創二年來最大周漲幅,領漲的美西線上漲376美元至1,668美元,美東線上漲418美元至2,565美元。

 業界歸納,有三大因素助漲,亦即天時、地利、人和,近期美國貨量增加又碰上大陸五一長假前出貨潮,伴隨船公司加把力抽艙效應,及中小型船退出跨太平洋線清戰場,讓三大聯盟為首的中大型船公司難得有「默契」不再殺價搶貨,改以共同爭取合理價位努力。

 同時,船公司持續控艙支撐運價,據德路里最新統計,在跨太平洋、跨大西洋、亞洲至北歐和地中海的主要貿易航線共675個預定航次中,在4月10日至5月14日船取消逾50個航次,取消率占相關航線運力的8%,其中亞洲到北美的跨太平洋東行航線減掉26個航班,佔半數以上,船公司透過減班降低供給,拉升運價。

 船公司展現默契,一邊喊漲、一邊縮艙的背後,主要是為了5月開始的美國線新年度長約價,船公司拉高現貨價,增加談判籌碼,也加速議約。市場傳出,少數美國線超大型直客長約價行情約1,500、1,600美元,一旦敲定,中大型客戶將以此為基準向上加價議價,接續簽約。

 長榮、陽明前董座謝志堅表示,不論SCFI走勢或GRI漲價成不成功,都要看市場供需。美國線要看到貨量自然增加,估計到下半年,按照全美零售聯盟(NRF)預估,第一季、第二季零售銷售下跌23%、16%,7月下跌2.4%,代表庫存消化差不多,8月開始進口補庫和準備年底節慶新訂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