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公布2022年業績,淨利潤銳減近7成,但是研發投入占比達高點。在市場關注的汽車產業上,華為首次披露外界關注的汽車解決方案收入,創辦人任正非更簽署公告表態,華為不會親自投入造車。
華為3月31日公告2022年業績,期間收入逾人民幣(下同)6,423億元,僅較2021年微增。但淨利潤銳減近69%、不足356億元。去年華為包括淨利、營業利潤、營業利潤率、營業活動現金流均為五年來低點,且均較次低點明顯滑落一個台階。
華為表示,整體營業利潤下滑是造成淨利銳減的主因,同時公司也加大研發投入。去年華為研發投入占全年收入逾25%,居歷史高點,累計十年來研發費用投入已逾9,773億元。
任正非之女、華為CFO孟晚舟表示,公司去年經營有較大壓力,但總體業績符合預期,資產負債率有58.9%,淨現金餘額1,763億元,財務狀況穩健,具有較強的韌性。
孟晚舟在4月1日當值輪值董事長,領導華為半年。孟晚舟表示,目前自己的加拿大引渡案已畫上句號。
對於自己特殊身分,孟晚舟指出,華為的輪值制度是制度的接班,不是為了安排某個人接班,公司不會把集體命運綁在個人身上。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3月31日首次披露各產業業務收入規模,反映公司從過往終端、通訊、企業業務等面向開始轉型。去年華為ICT基礎設施業務收入近3,540億元、終端業務近2,145億元、雲端運算業務約453億元、數位能源業務逾508億元、智慧汽車解決方案業務近20.77億元、其他業務39.78億元。
汽車是當前市場關注焦點,36氪指出,任正非在3月31日簽署發出公告,強調華為不造車、公告有效期五年,且嚴格要求不能使用華為、HUAWEI、華為問界、HUAWEI AITO在整車宣傳和外觀上。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3月31日對此表示,公司明確不造車,華為內部文件最長有效期只到五年,實際上華為十年內都不會造車,這個戰略不會再反覆更改。
對於半導體、手機、5G等其他熱點問題,徐直軍指出,華為受美國制裁影響最大的是手機業務,目前美國只許可華為4G晶片,華為5G手機則要得到美商務部批准。
華為已和合作夥伴實現14奈米以上EDA工具的大陸自主自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