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30324黃健群■工業總會大陸事務組組長、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大陸科技創新的思維與戰略

日前大陸召開全國人大、政協兩會。兩會期間,大陸科技體系的調整,不但引發高度關注,更被視為中共面對美國科技圍堵的重大部署,甚至可說是因應科技戰的「直球對決」。

 中共一再強調,近代中國落後的主因是科技落後。20世紀末,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帶動的全球科技革命所引發的產業變革,讓中共更意識到,科技發展不但會引發國際產業分工重大調整,且會重塑世界競爭格局、改變國家力量對比。因此,雖然中共認為全球科技革命是差距拉大的嚴峻挑戰,同時也是趕超跨越的歷史機遇。所以自2015年十八屆五中全會以來一再強調:要以科技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建設科技強國「四個面向」戰略

 自2006年啟動的十一五規劃開始,中共即不斷強調要透過創新驅動發展;2016年啟動的十三五規劃,進一步將「創新」與「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並列,成為大陸發展的「新理念」。2018年美國發動對大陸的貿易戰、科技戰以來,體認到產業和科技核心技術落後而受制西方的體制缺失;向來重視頂層設計的中共,在2020年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四個面向」科技創新戰略,並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作為發展重點任務。自此,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即為中共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中共指出,世界科技強國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例如美、日、德等強權,這些國家具有非常突出的產業科技優勢並掌握國際市場定價權;第二層是例如英、法、義大利等局部優勢明顯的科技強國,這些國家在工業科技部門的相當大範圍擁有明顯競爭優勢和定價能力;第三層是例如瑞士、瑞典、韓國等局部優勢突出的科技製造強國,這些國家在某些科技領域具有突出優勢,並掌握了相當強的定價能力。

 分析比較後中共認為,大陸仍只是科技大國而非科技強國;如果要建設科技強國,就必須進行產業結構、發展方式、運行模式、組織形式、制度環境等多個方面的調整。

 ■「四個面向」戰略的政策與實踐

 因此,為推動科技創新、邁向科技強國,中共一再重申「四個面向」戰略的重要性,並提出相關舉措與政策,主要包括: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方面,重點在加強基礎研究。無論是以解決例如氣候變化、能源安全、生物安全、外太空利用等「全球性議題」為號召,加強與國際科技機構的合作;亦或引導並建立企業長期資助基礎研究模式;甚或重組國家實驗室體系等,近年來中共提出的這些舉措,都是希望更深的國際合作,以及更多市場的參與,增強基礎科研的能量和實力。

 在面向經濟主戰場方面,關鍵在促使科研成果由「書架」走向「貨架」;也就是說,透過科研機構與行業企業、投融資機構的深化合作,促進科技與資本的深度融合,讓更多的科研成果,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在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方面,重點通過政府和市場的協同發力,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並將發展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補齊關鍵短板、鍛造創新長板。至於所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則是力促科技創新落實到健康中國、美麗中國、平安中國建設和鄉村振興等層面。

 ■莫忽視大陸科技創新體系的全球影響

 雖然中共仍強調國際合作的重要性,但綜觀來看,面對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持續的科技封鎖,中共已經丟掉幻想、準備鬥爭;在認為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也買不來的前提下,一方面透過例如成立中共中央科技委、重組科技部等組織調整,提高對科技領域資源的配置能力;另一方面,則依託新型舉國體制,促使產、學、研、用的系統性整合,並藉此在攸關國家安全的重點產業領域,希望找到自主創新的突破路徑。

 國際智庫曾指出,中共科技創新的障礙在於過度監管、智慧財產權保護不足、政府資金效率不彰,以及私營部門參與不足;大陸學者也認為,大陸科技體制仍存在投入產出效益不高、戰略科技力量統籌不夠、區域科技創新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即使如此,大陸近年來在科研項目上仍有許多引發全球矚目的突破;甚至日前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發表報告指出,大陸在44個項目的科技研究上,有37個領先美國,並且在部分科學探索和未來科研突破處領先地位。因此,中共這套基於國家戰略、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的科技自主創新方法和體系,會為全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這將是全球乃至台灣勢必難以迴避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