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30320

人民銀行堅持「以我為主」的貨幣政策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行長易綱在3月12日舉行的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中,獲得人大集體同意連任,展開第二個五年的人民銀行行長任期。易綱隨即提出「精準有力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的效益」、「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以及「深化金融改革」四大施政方針。

 易綱連任央行行長僅五天,就在3月17日宣布全面調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碼(0.25個百分點)至7.6%,估約釋放5,000億元人民幣的強力貨幣,以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寬鬆政策,降準自3月27日起生效。人民銀行綜合運用調降存款準備率的政策工具,加上公開市場操作與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來主動投放與調節市場流動性,與過去外匯占款被動投放,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人民銀行「以我為主」的政策主動性大幅提升。

人民銀行此次降準多次強調「以我為主」的政策主軸,主要是美、歐、日等工業國家的中央銀行在COVID疫情期間,採取了無限制量化寬鬆與零利率政策,迅速加大政府、企業、家戶等公私部門的槓桿率,刺激了通貨膨脹,更加大了金融市場的震盪幅度,還把政策製造出的風險外溢到全世界各個角落。去年美國聯準會(Fed)快速調升利息,短短不到一年內將指標利率調升18碼(4.5個百分點),造成全球股匯債市的大地震,熱錢從新興市場國家蜂擁逃出,更威脅了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安定,各國央行被迫被動因應Fed的政策變動,國內的匯率與貨幣政策喪失主動性,部分國家甚至出現央行政策與國內實體經濟狀況背離的奇特現象。

最近美國加州的Silvergate銀行、矽谷銀行、紐約州的Signature銀行等陸續倒閉或遭接管,瑞士信貸銀行也爆發流動性風暴,都給各國金融安定帶來意外的外溢風險,雖然Fed打開貼現窗口、聯合大型銀行對陷入危機的中小型銀行大額注資,暫時避免金融風暴的擴散,但是Fed的政策風險、以及美國金融市場波動成為危害各國金融穩定的禍源,的確是無法忽視的現象。

由於美國等主要發達經濟體的通膨問題,能否明顯回落還有高度不確定性,而美、歐、日等主要工業國家的央行,也都同時面臨調升利率與維持金融體系穩健運行雙面夾擊的兩難,主要工業國家貨幣政策游移不定,更加增大了中國與新興市場國家貨幣政策調控面臨的「兩難」甚至「多難」的挑戰。

相較於其他的新興市場國家,人民銀行此次主動出擊調降存款準備金率,在貨幣政策的操作上展現了更多的自主性,以中國國內的宏觀經濟狀況出發,保持利率水準與潛在經濟增長的需求相對應。去年人民銀行多次調降存款準備金率,今年2月進行較大規模的市場逆回購緩解短期資金緊俏的壓力,以及此次獨步全球的降準,都是因應中國國內獨特的宏觀經濟變動,化解美元為主的政策風險外溢效應,展現「以我為主」主導性的具體行動。

 中國展現以我為主的貨幣政策,使得當前美、歐、日與中國四大經濟體的利率決策,進入「各走各的路」的新常態。我們如果以五年的期間來觀察,2018年至今,人民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從17%的水準,一路穩定調降至目前的7.6%,過去兩年基本維持每年降準兩次的頻率;而日本央行施行殖利率曲線控制政策,以10年期政府公債利率為貨幣操作的指標工具,即將卸任的黑田東彥總裁在2018年設定10年期國債利率的浮動區間是0%上下0.1個百分點,上緣是0.1%,而後逐年放寬浮動區間,在20年底到0.25%,去年12月再次擴大到0.5%。

 歐洲央行貨幣操作使用存款機制利率、主要再融資利率、邊際放款利率共三組指標利率,其中主要再融資利率(Main Refinancing Operations)曾經多年不動,一直躺平在0%的水平,但是去年6月至今年3月16日已經連續六次調升利息,最新這次更在矽谷銀行被接管、瑞士信貸岌岌可危的風暴下,仍然堅持調升0.5個百分點;美國Fed則將聯邦資金利率連續調升八次至4.50%至4.75%區間,本周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預計還要進行第九次升息,調幅究竟會是1碼還是2碼,將會是觸發金融市場劇烈震盪的重大變數。

我們從此次人民銀行強調「以我為主」的降準政策可以看出,中國逐漸擺脫美元金融體系的干擾,展現高度自主控制的信心,以大陸放開新冠疫情管制後的實體經濟需求為核心,主動積極提供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復甦所需要的融資,人民銀行積極將貨幣政策主動權取回的做法,值得台灣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央行參考。實際上美、歐、日央行的貨幣政策走到這裡,也會逐步離開同漲同跌的軌道,在抑制通膨、維持金融穩定、經濟穩健增長的三角習題中,各國央行都有各自的工作要做,無需跟著Fed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