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21229馮建棨、于國欽/新聞分析

減碳期中考 雷聲大雨點小

國發會28日說明12項關鍵戰略計畫,分別訂出2030年減碳分階段目標,也訂出再生能源發電占比上看30%,但如何達成?過程不夠明確,只是一味把希望寄託在2030年之後的新技術。然而,當前技術做不到、綠電發電占比目標頻跳票,減碳期中考,恐怕淪為雷大雨小。

根據最新規劃,2030年當年發電占比為50%燃氣、30%再生能源、20%燃煤,相比2025年能源轉型目標,燃煤發電減少10%,再生能源多增加10%,期待逐年降低碳排放。惟實際上,政府忽略近年再生能源建設進度不如預期,原訂2025年目標,經濟部已坦承要延至2026年底才會實現,若2025非核家園政策不重新調整,2030年目標豈不是畫大餅?能否實現,令人存疑。

值得注意得是,當再生能源未來10年必須仰賴光、風電加大建設才能讓2030年達階段性減碳目標,建設量成為達標關鍵,但太陽光電最主要的地面型,如今因農地農用、魚電共生等一直被農委會卡關,經濟部想推動卻動彈不得,減碳目標豈不變成空中樓閣?若無法大破大立解決,能源轉型恐將淪為空談。

當記者28日詢問面對再生能源目前發展困境如何解決時,經濟部說,這是因疫情及學習曲線在初期所致,但這只能解釋近2年狀況;國發會則回應,會加強跨部會協調。以過去經驗觀察,跨部會協調大多拉高到副閣揆層級,但最終泰半還是各吹各調,有的部會做到跑斷腿,有的仍自掃門前雪,能源轉型豈能成功?

當2050淨零碳排目標確立,世界各國快馬加鞭並制定一系列策略達成目標,我國交出期中成績單只能稱為有意識到「要做淨零」,2030年要達標仍需部會齊心、眾志成城,否則政策喊得震天價響也沒用。一旦因政策遲延或力道打折扣,讓產業面對國際競爭少了強有力後盾,絕不是產業界樂見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