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動車生產供應格局或將再有轉變,市場傳出,電動車霸主特斯拉(Tesla)考慮向美國出口其中國工廠製造的電動汽車,最快將在2023年成行。
路透12日引述知情人士表示,特斯拉考慮向美國出口中國製造的產品,正在研究中國供應商生產的零組件是否符合北美當地法規,最快將在明年將中國製的Model Y和Model 3運輸到北美。知情人士還指出,這些產品還可能從美國出口到加拿大。
中國占特斯拉造車產能的比重持續增加,上海廠年產100萬輛電動車,為特斯拉全球產能最高的基地,目前該工廠有向歐洲、澳洲、東南亞出口。但報導稱,中國市場對特斯拉的消費能力可能有所減弱,導致需要尋找出口美國等市場的機會。招銀國際數據指出,特斯拉上海廠一直推動汽車出口,但10月時庫存水平仍出現新高漲幅。
此外,包括人民幣兌美元走弱、中國製造成本上漲、美國新車價格上漲等因素也促使著特斯拉將產品出口美國,尤其是中美汽車價格的差異,當前特斯拉正在中國陷入價格戰困境,不斷降價提振銷量。
競爭對手眾多是中國電動車市邁入價格紅海的主因,如比亞迪及傳統車廠、「蔚小理」等新創車企、華為與小米等兼具科技與行銷實力的企業,一直壓縮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空間。
近日積極投入造車業務的小米也有新動作,集微網引述業內人士表示,小米準備聯手大陸汽車品牌,推出價格平民、高性價比的電動車產品,目標將價格壓低至人民幣10萬元以內,且硬體規格上將直接對標特斯拉,對其發起挑戰。
業內人士認為,小米在品牌效應、市場行銷有優勢,對汽車產業鏈的深度滲透也是強項。目前盛傳小米或在2023年中旬將拿到造車資格,或再加劇中國車市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