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近日投資氛圍,因期待美國聯準會將逐漸放緩升息腳步而好轉,10日公布的美國10月通膨數字明顯降溫,更讓投資人吃了一劑定心丸。台股近期已迎來千點以上的反彈行情,除反映聯準會即將結束暴力升息的預期外,市場對基本面最壞的情況似乎即將過去、大陸即將鬆綁清零政策及俄烏戰爭似乎露出談判的曙光,亦有所期待。儘管上述事件的未來發展,仍存在變數,股價跌幅過大下的反彈應是常態。
預期本波反彈行情應有機會延續至2023年初,主因接下來兩個月適逢財報空窗,企業調降財測的利空不容易發生。同時,年末通常是國際資金經理人的休假旺季,此不僅降低國際資金大幅賣超台股的機率,更塑造內資進場搶反彈的機會之窗。
另,大陸開始鬆綁清零政策,將有助積壓已久的需求獲得釋放,俄烏戰爭往和談方向發展,亦將有助減緩歐元區高通膨的壓力,這將支撐市場對2023年首季經濟小幅回春的期待。
但是目前市場對半導體庫存調整,將於2023年上半年結束的樂觀預期仍是隱憂,若庫存調整時間拉得比預期久,將為台股在此波反彈後能否持續上漲,帶來變數。
疫情紅利與數位經濟,意外帶動過去兩年民眾瘋狂購買電視、筆電、遊戲機等商品,造就面板、驅動IC、8吋晶圓代工等科技業上游面臨產能吃緊,而且報價逐月調漲的歷史榮景,這也逼迫中下游廠商進行超額的備貨,惟俄烏戰爭所觸發的通膨,終於戳破上述榮景,最終造成現階段所見,處處都在進行去化庫存的窘境。
從近期企業法說與供應鏈調查,面板與驅動IC這兩個族群,已陸續見到今年第四季至2023年第一季庫存,逐漸回到健康水準的正面訊號,主因它們提前於去年第四季,即開始進行庫存調整,由此讓市場相信其他產業,也將陸續於2023年第一季至第二季跟隨步入庫存調整的尾聲。產業即將觸底的期待,應是支撐市場近期由空翻多並勇於追價的基本面憑藉;但上述樂觀的看法,將很可能被重新檢視,2023年1月下旬開始的企業財報季,將是觀察時點。
統計現階段已公布最新庫存的全球IC設計大廠,諸如AMD、聯發科,高通等,第三季的庫存天數均較前季拉高,意味過去半年的產業庫存調整,在終端需求驟降的情況下並未見效,過往半導體庫存調整周期,通常耗時4~5個季度才會觸底,加上本次迄今也尚未見到指標大廠積極削減產能的情況下,推估本次半導體庫存調整,勢必延續至2023年下半年才會落底,而非目前市場樂觀預期2023年上半年。
10月底傳來大陸即將鬆綁清零政策的期待,並帶動陸、港股出現報復性反彈,全球股市也多在同一時間出現強彈。儘管最近幾個月在大陸網路流傳過的解封消息,最後都未成真,目前大陸股票價格已來到歷史低位,只要清零政策能夠解除,對內需市場勢必有實質的助益。
尤其各種跡象顯示,北京當局已正在進行解封的前置作業,如增加國際航空班次、計畫取消國際航班熔斷措施、允許大陸境內外國人士接種德國BNT疫苗等。
雖然現階段台股尚未見到轉為多頭格局的基本面支撐,但年底前可能的反彈行情,仍帶來一些短線的投資機會,欲參與本波反彈行情,可從以下幾項布局:1.產業落底跡象明顯的族群,包含面板、驅動IC、電競等;2.2023年獲利依然維持增長且預估本益比低於十倍者,此涵蓋ABF、軟板、伺服器、汽車零組件等;3.大陸即將邁向經濟解封且直接受惠的餐飲與消費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