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家統計局14日公布,受豬肉價格上漲、極端氣候拉高食品價格影響,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2.8%,創2020年4月以來最大升幅。市場分析指出,核心CPI仍低迷,反映國內需求不足,大陸正進入通縮時代。
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CPI年增率較上月增加0.3個百分點,創兩年半新高,但低於預期的2.9%。當月不計食品與能源成本的核心CPI年增0.6%,為2021年3月以來最小升幅。
今年前九月,CPI年增2%。其中,食品價格年增8.8%,非食品價格年增1.5%。
9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0.9%,較上月回落1.4個百分點,低於市場預期的1%,為2021年1月以來最小漲幅。前九個月,PPI年增5.9%。9月PPI月減0.5%。
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表示,受到高溫及降雨量減少影響,生鮮蔬果物價比去年同期上漲6.5%。豬肉消費需求季節性回升,加上看漲預期下部分養殖戶壓欄惜售,價格繼續上漲,但在政府儲備豬肉投放等措施作用下,中下旬漲勢有趨緩,全月平均上漲5.4%。
針對PPI,董莉娟表示,9月國際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下降,國內部分行業需求回升,工業品價格走勢整體下行,但下行態勢趨緩。
路透引述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表示,今年下半年起大陸CPI較上半年有明顯抬升,但年增率仍未階段性突破3%,結構性通膨壓力雖有所加大但在可控範圍之內。
植信投資研究院研究員丁宇佳表示,核心CPI月增率持平,年增率回落0.2個百分點至0.6%,顯示經濟復甦弱、疫情散發繼續壓制核心通膨。澳盛銀行(ANZ)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認為,核心CPI下降,經濟活動降溫,大陸正進入通縮時代。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當前中國通膨形勢與歐美呈較大反差,特別是核心通膨依舊偏弱,PPI則面臨通縮,貨幣政策更應「以我為主」,優先考慮提振內需,實現內部均衡。
針對第四季CPI走勢,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後成表示,對9月CPI年增率形成壓制的是核心CPI,而對9月CPI年增率形成有力支撐的是豬肉CPI。預計10月CPI年增率較大機率在9月的基礎上小幅上行。
東方金誠則預計,10月CPI年增率或小幅降至2.7%左右,第四季物價水平有望持續處於控制目標3%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