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頒布晶片法案後,商務部近日隨即與谷歌簽約合作晶片研發,藉由政府、產業及學界力量共同研發多達40款晶片設計,應用在最新奈米科技及其他領域,加速美國半導體產業成長。
隸屬商務部的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NIST)近日與谷歌簽約,合約內容指出雙方合作研發的晶片,將由SkyWater Technology位在明尼蘇達州的晶圓代工廠進行製造。初步生產線架設成本將由谷歌承擔,且谷歌也將投資第一批生產。
NIST將與密西根大學、馬里蘭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布朗大學及卡內基梅隆大學共同設計晶片電路。
商務部發布聲明表示:「NIST預期透過這次合作研發多達40款不同晶片設計,適用不同應用領域。這些晶片將採用開放原始碼,讓研究員在不受限的情況下開發更多創新應用,並自由分享數據與裝置設計。」
今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晶片法案完成立法後,美國政府便加快腳步與民間合作。晶片法案將支出520億美元聯邦經費推動半導體生產及研發,並對美國晶片廠提供總規模240億美元的減稅優惠,已經吸引全球半導體巨頭提出美國設廠計畫。
但美國半導體業光是擴充產能還不夠,更需要推動技術創新,因此這項合作特地採取開放原始碼晶片設計,目的是免除相關技術授權金,讓更多規模較小的新創公司取得晶片設計,再以此為基礎拓展記憶裝置、奈米感應器、生物電子學、人工智慧及量子運算等應用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