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持續引頸企盼台灣開放國境,美銀證券卻在此時大潑冷水,基於運價將下滑、客運復甦緩慢、評價偏貴三大因素,初次將長榮航、華航納入研究範圍,雙雙給予「劣於大盤」投資評等,推測合理股價僅22.2元與15.3元。
台股的航空族群與航運族群類似,法人研究多以本土投顧機構為主流,外資券商著墨甚少,且均以亞洲區域性觀點出發,不配置獨立人力在台灣追蹤相關個股,不難發現,本土機構法人因有配置獨立人力研究台股航空與航運族群,對這些族群的研究較為深入。
觀察當前的法人態度,對航空雙雄前景早已陷入多空爭辯,以長榮航為例,中信投顧與金控旗下投顧維持看多,但凱基與群益投顧保守看待營運動能,賦予「中立」投資評等;華航方面,凱基投顧同樣持保守意見,與金控旗下投顧分庭抗禮。換句話說,多頭寄望台灣開放國境,然保守派似乎認為這些期待已經反映在股價反彈中,反而示警疫情過後貨運獲利貢獻恐下滑。
美銀證券指出,隨新冠肺炎疫情對運輸的影響性解除,使得供需狀況出現變化,逐步回歸過往常態,預計空運運費未來二年將會降低50%,華航與長榮航的空運事業比重偏高,還擴張了貨運機隊,於貨運下行周期時容易受到衝擊,加上缺乏國內市場挹注,來自廉價航空競爭有增無減,且沒有燃油避險,在總體經濟逆風環境中更顯脆弱。
針對客運部分,美銀認為,隨著台灣更接近重新開放高峰(peak reopening),情緒面的激勵效果將變得十分短暫。另一方面,由於貨運將恢復成原本盈虧平衡的業務,因此,就算客運復甦也不能挽救貨運下行周期。
附帶一提,美銀證券對亞洲區域內的國泰航空、新加坡航空,同樣賦予「劣於大盤」投資評等,保守觀點一致,並無推動區域內航空業配對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