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20828台北訊

寵物公益回響大 動保教育不停歇

工商時報與六家公益團體合作舉辦,除推廣「終養不棄養」理念,也透過問卷宣導動保知識

image
●掃描QR Code,了解更多寵物動保知識。 圖/黃笠嘉 ●流浪動物不斷繁殖,台灣之心深入偏鄉角落,執行TNVR下鄉絕育行動,除可降低罹患生殖疾病風險、減少因發情造成的困擾行為,改變牠們生而流浪的命運。 圖/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提供

 工商時報與六家公益團體合作舉辦的「終養不棄養 讓愛不流浪」寵物公益活動,除了推廣「終養不棄養」理念以外,也向民眾宣傳了其他的動保倡議及飼主教育內容,希望能幫助民眾更加了解動物保護理念,透過飼主正確觀念教育著手,讓台灣動保環境能夠自發進步。

動保觀念公益宣導

 《動物保護法》明文規定,寵物飼主需提供適當、乾淨且無害之食物及乾淨充足的飲水,合適的飼育環境及必要的醫療與疾病防治…等等,滿足「生理」、「安全」、「情感」需求。

 犬貓飼主需履行三大基本義務,包括植入晶片進行「寵物登記」,需替犬貓「絕育」,並依《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規定,飼主需定期幫寵物「施打疫苗」。若未依規定恐面臨合計最高41.5萬元罰鍰。替犬貓絕育的好處不少,不僅可降低罹患生殖疾病風險、減少因發情造成的困擾行為,更可避免因意外懷孕而出生的幼犬貓。根據動物保護法規定,一般民眾若未依規定申報需求而私自繁殖,將面臨5萬元以上、25萬元以下的罰鍰,網路名人「館長」陳之漢曾因寵物貓疑結紮不完全而意外懷孕,因而自請動保處開罰的前例。

 因絕大多數公立收容所容留率已達91%,容留能量不足以應付數量龐大的流浪動物。本次寵物公益活動宣導重點其一是推廣「TNVR」觀念,TNVR是目前動保機關主要控制手段之一,透過人道絕育來限制流浪動物繁殖,是短期技術性手段。透過餵食誘捕並施以絕育手術、剪耳標記後,待其恢復活動能力,便回置原棲區域。

問卷填答滿分比例超99%

 這次宣導問卷統計結果顯示,民眾對宣導內容多數表達非常支持與認同態度,問卷填答成績,有超過99%比例獲得滿分,充分表現台灣社會成熟的公民素養。

 其中爭議主題「是否禁餵流浪動物」的投票,正反兩派各有主張,雖仍未有共識,但約60%民眾選擇支持餵養、約21%民眾禁止餵養、約18%民眾選擇尚不了解,可觀察出台灣社會動保意識有所進步,且大多數民眾選擇以人道救援精神來切入此一議題。 動保公益工作任重道遠,有賴社會全體共同努力,民眾可以透過「終養不棄養 讓愛不流浪」寵物公益活動網頁,了解學習更多動保知識,提升自我飼主意識,並鼓勵大家在社群平台上,樂於分享動保理念,讓善念萌芽,使更多生命獲得更好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