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市調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統計,惠普第二季筆電出貨量為1050萬台、市占率為19%,是全球筆電第二大廠,而惠普去年也曾經是全球最大Chromebook品牌。
然而筆電需求從歐美去年下半年起與疫情共存後,便逐步變調,惠普去年下半年優先從Chromebook開始砍起,今年上半年蔓延至消費性機種,下半年砍單力道更大、也開始牽涉到商用筆電訂單,不僅筆電代工廠壓力大,從各種IC、石英元件、機構件、電源供應器、鍵盤、影像模組等龐大又冗長的整個筆電供應鏈,都是剉咧等。
惠普消費性筆電代工訂單以廣達為多、商用機種則以英業達為重,即便廣達先前在法說會時表示第三季筆電出貨量能季增2成以上,第三季出貨量的季增來自於第二季基期實在太低,以及絕大多數成長性都是來自於毛利率不高的蘋果訂單,至於英業達傳統上出貨最旺的第三季,法人卻評估第三季出貨量僅與上季持平,全年筆電出貨量可能年減2~3%。
而這股寒風其實早在第一季,就率先在上游吹起來,始作俑者的品牌之一正是惠普。供應鏈透露,去年下單過猛、今年訂單調整太大,某筆電的電源供應器大廠手中的USB PD電源IC,在今年第一季就已經多到三個月不拉貨也無妨、完全夠用,也數家USB PD電源IC大廠早在第一季末、第二季初就主動提初降價10%~15%,只求客戶拉貨,然而客戶手中既有的高單價庫存沒有用完之前,就算砍價50%、客戶也難有進料的空間。
再以筆電面板為例,今年全年筆電面板出貨量預計將比去年衰退13.7%,而且很大可能還會再下修,筆電面板價格今年初以來累積跌幅已經超過4成,7月份許多尺寸的價格已逼近現金成本,也讓供應鏈多覺得中國限電沒什麼不好,產出減少或許多少還可以加速客戶手中庫存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