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20809

台海風雲再起 慎防產業被迫外移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8月2日訪台,造成兩岸關係進入高度緊張,大陸自8月3日宣布4日12時至7日12時,在台灣周邊海空域進行重要軍事行動演訓,並實彈射擊,這行動已超過1996年台海導彈危機;台灣九大工商團體於3日傍晚發表「產業界對兩岸關係的呼籲」聲明,籲請兩岸當局以民生為重,避免衝突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今年2月俄羅斯出兵烏克蘭,造成全球經濟受害,日經新聞分析,若台海發生戰爭,大陸可能像出兵烏克蘭的俄國一樣遭受制裁,全球經濟產值估計將損失2.61兆美元(約占全球GDP的3%),大陸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大部分雙向投資也將停止,必然重創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

 目前大陸除了軍事行動演習外,經濟制裁已啟動,這些制裁被認為是政治施壓手段,對台灣整體經濟影響雖不大,但目前經濟制裁只是開端,後續恐將擴及更多產品,更可能直接停掉「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甚至可能影響我國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進程。目前ECFA的優惠稅率只是延長並沒有重新簽約,我國仍繼續享用免稅優惠,若ECFA提前終止,恢復課徵關稅,依據統計,ECFA每年關稅優惠大約8、9億美元(約新台幣240至270億元),將是最直接的衝擊;在RCEP架構下,ECFA取消是遲早的事,台灣不在RCEP之內,ECFA一旦停掉對台灣極不利,政府是否已有規劃?否則難保廠商不外移到RCEP國家生產,是否會造成產業空洞化危機?值得高度關注。

 大陸4日起的軍事演習,意在測試封鎖台灣海空運對台影響。前美國東亞資深情報官、大西洋理事會高級研究員卡佛(John Culver)指出:「台海形勢進入新時代,大陸包圍台灣的軍演是前所未有的,這將是一種新常態,過去十年大陸在南海、釣魚台、中印邊界都形成了新常態,大陸對台海已有更大的支配權」;卡佛更指出,現在中美的對立關係,已經退到「敵對的實體」,他也呼籲,中美都要為雙方的關係奠定防止戰爭的基礎。

 封鎖台灣海空運,台灣將有能源供應中斷之慮,雖經濟部表示不會,但目前我石油安全存量天數約146天,煤炭約39天,天然氣受限於儲槽周轉天數,全年平均13天,夏季約只有7天,遠低於韓國的53天,大陸的51天,日本的36天。現在台灣天然氣可周轉天數遠低於國際,未來天然氣發電占比增加,會更不樂觀。過去曾因颱風而有斷油、斷氣的危機,現在又因台海危機,增加地緣政治風險,進出入台灣港口可能隨時被封鎖,此將危及全球海運鏈的安全,造成台灣能源供應中斷,讓工商界及社會更憂心供電不穩和能源安全問題。現代化社會,穩定的電源,是人民生活與工商業社會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供電不穩就不會有如半導體之高科技產業存在,若缺電就不會有企業投資,若港口可能隨時被封鎖,貨物無法進出台灣,更不會有企業投資,沒有企業投資,就沒有就業機會,安居樂業將成夢想。

綜上所述,兩岸關係進入高度敵對,而大陸重塑統一的戰略格局已顯露,台海的地緣政治已惡化成長期風險,這將成為一種新常態。企業投資一向將風險管理列為第一優先考量,英國著名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其《國富論》一書中提到民富國強的三項原則:賢能治國、預算平衡、避免戰爭;戰爭只會帶來國家破壞、人類苦難,國族仇恨,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現在台海戰爭雖然機率極小,但是風險極大,是世界各國都經不起的風險,供需雙方必定會未雨綢繆開始調整供應鏈,台灣企業也將如台積電般面臨必須到歐美或其他安全區域設廠的壓力,當台灣產業被迫外移,將是產業空洞化的開始,也是台灣人民苦難的開始。深盼政府當局能好好考慮「不親美也不反美,不親中也不反中,唯自己利益優先」的政策,讓人民遠離戰爭威脅之苦,當世界相信兩岸和平,才會有企業敢來投資台灣,台灣企業也不必外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