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20726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歐美銀行攜手科技公司 用資訊共享平台打擊洗錢

 歐美銀行近年為加強打擊洗錢及金融詐欺,與科技公司合作開發資訊共享平台,透過銀行間資訊共享與即時通訊來協助偵測不當交易,但這套創新做法在許多國家仍受現行法規限制,有待各國修法才能擴大應用範圍。

 英國皇家聯合研究所指出,全球目前共有15項銀行業資訊共享計畫正在進行中。其中一項名為「未來金融情報共享(FFIS)」的計畫指出,雖然多數國家現行法規禁止銀行共享用戶交易資料,但是資訊共享計畫確實提高金融犯罪偵測的準確率,能將一般費時三周的反洗錢網路建構時間縮短至二天。

 美國、英國、荷蘭及愛沙尼亞已率先開始測試銀行資訊共享平台。以荷蘭為例,荷蘭銀行(ABN AMRO)、安智銀行(ING)及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等五大銀行在前年7月建立合資企業TMNL,在主管機關監督下開發出資訊共享平台,藉此偵測不當的金融交易。

 TMNL執行長西哲思(Norbert Siegers)表示:「基本上我們就是一間分析工廠,創造反洗錢模式來偵測可能的洗錢交易。」該平台上線至今已發出2,000次不當交易警報,直接通知參與這項計畫的銀行,再由銀行進一步調查可疑交易。

 雖然荷蘭法律規定金融機構必須監控用戶交易,並及時向主管機關回報可疑交易,但資訊共享平台能提高偵測敏銳度。荷蘭金融情報單位主任維畢克卡斯特(Hennie Verbeek-Kusters)表示:「我們相當正面看待銀行資訊共享計畫。」

 然而,目前TMNL只適用於上述五大銀行的企業用戶,礙於歐盟隱私法規限制,還不能用來分享個人金融交易資料。TMNL期望未來吸引更多銀行加入合作,最終加入個人用戶資料,但這部分仍有待荷蘭政府釐清個資保護法的管轄範圍。FFIS計畫負責人麥斯威爾(Nick Maxwell)表示:「科技不是問題,重點在於各國政府是否提供明確的政策環境來支持銀行資訊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