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20719王福闓■台灣行銷傳播專業認證協會理事長

行銷新難題 面對大數據的挑戰

近年來因為不論是企業在新產品開發上,還是展店的機會分析,以及行銷傳播的資源投入,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以往在進行策略判斷時,必須使用到大量的資料或是數據,才能更客觀地做出決策,然而傳統的分析資料及收集方式,有越來越困難而且淺層化的問題。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不少資料因為在調查及數據收集上有一定難度,因此想想省錢的單位,就會更傾向採用較容易收集地公開資料,但是許多數字或是調查也因為免費的公布,自然也有背後單位的考量,像是有些政治調查或是消費趨勢的分析,就常常是為了背後出資單位的,「議題框架設定」目的而公布。

 但是在相當競爭的條件下,連鎖品牌要到一個新的商圈去展店,或是推出新產品來符合消費者接下來會喜歡的口味,雖然大數據的應用不是唯一的方法,但要靠經營者或是行銷主管,憑直覺判斷就成功的風險越來越大,而若是只倚靠過去經驗就投入資源,要是失誤了更可能對於企業或是單位造成相當程度的損失。

 因此在我們常常聽到「大數據」的應用時,就需要有五個重要的觀念,並非一味地去追隨流行就會成功,也不需要過度有排斥的認知,只要能適度地掌握這些觀念,就能為我們在進行決策時有更好的幫助:

 1、有能力自己做調查當然好,但是在龐大的資訊量中,中小企業的決策者和行銷更重要的是精準分析。

 2、不要過度偏信單一機構所提供的資料,每個調查單位都有自己的立場和限制存在。

 3、數字數據和文字分析一樣重要,在分析及應用上都有參考的價值,也都要去了解背後的原因。

 4、現有的結果只是反映過去和現況,但是對於行銷決策來說,更重要的是找到未來的機會。

 5、從消費者端和企業自身所得到的數據,都存在一定保密的必要,因此對關鍵數據的閱讀者,要有所規範。

 很多時候我們擁有了大數據的資料,卻不知道該怎麼發揮最大的功效時,最重要的就是從蛛絲馬跡中找到對自己最有利的因素,有時套用在專業的行銷策略理論上,像是SWOT、STP或是年度規劃、品牌再造十字架,都能讓數據轉變成可用資料。

 或許時代的變化越來越快速,對於經營者及行銷人都有更大的挑戰,但至少當我們能有更好的大數據概念時,對於未知就更能有把握,甚至找到反轉不利於自己未來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