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20702楊日興

歐盟碳關稅 中國首當其衝

歐洲議會當地時間6月22日通過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草案修正案,除擬延後一年在2027年實施之外,這項被俗稱歐盟碳關稅的制度在諸多方面都添增更嚴苛的限制以求減碳成效,但對於將歐盟視為第二大貿易夥伴的中國來說,恐成為一道造成產業變動的貿易高牆。

 先看此次修正案變動部分,在既有的鋼鐵、水泥、鋁等五行業外,再納入有機化學品、塑料、氫與氨等品項。另一重點是,納入電力產生的間接排放計算,欲更全面顯示碳排放規模以徵稅。

 必須了解CBAM設立初衷,因為歐盟自身有排放交易體系(EU ETS),增加當地企業碳排放的成本,為避免企業透過轉移外地設廠再進口等方式規避,因此對於外地進口產品也將因碳增收這項「關稅」,讓境內外商品肩負碳排放成本、以求公平。

 單從計算制度考量,能發現境外、尤其中國業者深受CBAM掣肘。首先是EU ETS和CBAM現存的不同,歐盟當地企業在交易體系下享受一定免費配額,雖然這次通過的CBAM修正案裡提到,EU ETS免費配額會加速縮減、至2032年完全退出,但在2027至2032年期間,進口商品碳排成本負擔肯定大於歐盟當地企業。

其次CBAM納入電力間接排放計算這點,目前EU ETS並沒有納入該條件,是拉大本地商品、進口商品碳排成本的另一要點。中國在這方面的衝擊較多數國家更大,因中國電力排碳係數更高,幾乎是歐盟的兩倍,再加上中國與歐盟固有的龐大外貿規模,使中國在紙面上無疑是CBAM修正案後失血最慘重的國家。

 制度之外,從產業來看,歐盟是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二大出口地。雖然在鋼鐵與水泥等領域,中國並不是歐盟最主要的進口來源,但也占一定比例,此前有研究鋼鐵、鋁、水泥行業在CBAM下,額外的碳稅成本將占出口規模的二成上下。

 龐大外貿往來下,增加CBAM行業多數狀況是加大中國企業負擔,尤其此次納入塑料等行業,有專家認為反應出碳關稅有向下游擴散現象,若進一步往汽車等中國大力發展、銷海外等領域,對中國的產業規畫影響甚鉅。

 雖然CBAM修正案乍看對中國產業與企業並不友善,但危機也是一個轉機。畢竟當前減少碳排放是全球發展方向,中國自身也制定嚴苛的碳中和遠景,在此次歐盟碳關稅的壓力下,說不定反而加速中國企業主動減碳、增加綠色用電。

 有觀點分析,在CBAM執行壓力下,可能加速中國建設、完善碳市場制度建設的速度,加快碳市場與國際接軌。中國出口導向的企業將會更積極發展與使用綠電、建立碳管理機制。而當前中國對於電力排碳係數並沒有官方數據,也或許在此次機會下建立起完善制度,避免產業因此在出口上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