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20622邱莉玲/台北報導

美西線運價倒掛 長約價恐重談

image
上海SCFI出口貨櫃運價報價

貨櫃海運現貨價近期弱勢,據悉美西線部分貨櫃運價「保七」(每40呎櫃7,000美元)不成,現貨價跌破長約價,出現「倒掛」現象,歐洲線現貨價死守1萬美元,也岌岌可危,市場傳出有托運客戶計劃與航商修改長約價,恐危及航商獲利。

對此,航商普遍表示,尚未接獲類似要求。進入第三季傳統旺季,迎來開學小旺季拉貨,接著感恩節、聖誕節等歐美年終購物大旺季出貨,預期貨量漸增、支撐運價甚或上行,長約客戶大都為大型直客商,包括歐美大型零售商等,為確保艙位、管控成本,船貨雙方都會本於合約精神履約,不至於急著修改。

歐洲線高運價長約價1月上路、美國線高運價長約價5月落實,是法人認為航商今年獲利優於去年關鍵之一,美國線長約效應約從6月起開始顯現在財報上。

航運業界稱,這二年貨櫃航商趁著高運價大賺,口袋很深,不會輕言殺價競爭,可透過調控航線艙位穩運價。目前貨櫃船雖不像過去二季需搶艙價高者得,但運價仍處於高檔小幅盤整,SCFI運價指數顯示目前運價是疫前四倍價,因此貨櫃輪只要裝載七、八成甚至半滿,還是賺很多,目前現貨價鬆動主要在貨代端。

但為了穩運價,傳出航商陸續在歐美航線進行空白航行,德魯里統計6月20日至7月24日全球三大海運聯盟共取消48個航次,2M聯盟(馬士基、地中海)取消23個航次最多、THE聯盟(含陽明等)取消19個航次、海洋聯盟(含長榮等)取消6個航次最少。

今年來貨櫃海運運價走勢詭譎多變,業界表示,造成近期歐、美線現貨價修正因素很多,包括上海封控效應、供應鏈斷鏈、美國需求疲弱等,除非現貨價跌幅超預期、或延續一段時間,才可能船貨雙方坐下來談,疫情年高運價前所未見,才會衍生與合約價差距拉大的疑慮。

但高運價著實讓貨主客戶承壓,外媒報導援引海運費率基準平台Xeneta客戶調查顯示,若市況明顯改變,七成受訪者會設法重談長約,11%會準備違約、尋找更划算的交易,僅18%無論市場變化,都會繼續履行現有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