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已超過兩年,餐飲科技新創iCHEF發布調查指出,今年疫情再起,全台餐飲業總產值下滑,5月底相較疫情未爆發的三月初,餐飲營業額已經減少20%。iCHEF共同創辦人程開佑認為,雖然疫情是危機,但也可以是商機,中小型餐飲店家透過導入科技經營熟客,深耕利基型客群,將可成為在疫情之下強化營運的新商機。
iCHEF指出,疫情嚴峻,全台餐飲業總產值略為減少,從4月開始,隨著確診案例逐漸提高,餐飲營業額從清明連假當周開始便一路下滑,更在每日確診案例正式破五萬的5/10當周,迎來今年餐飲營業額的最低谷,對比3月4周平均,營業額下滑了近30%。然而,隨著疫情再次漸趨日常,餐飲營業額在五月最後兩周的開始微微回升。
從不同通路來看,疫情擴大後,更多店家開始提供外送。與3月相比,5月的外送營業額成長23%,外帶亦成長12%,然而,到消費者減少外食的需求影響,內用營業額減少了40%,但內用仍然是三個通路的最大宗。若從六都的消費習慣來看,高雄外帶營業額成長比與外送不相上下,其他五都皆是外送高於外帶。
此外,隨著疫情影響,國內旅遊更是首當其衝,iCHEF攜手訂房網AsiaYo調查指出,2022 年國內旅遊的消費力從3月開始下跌,而5月初的周間最高下跌幅度更來到17%。
3月至5月的訂房取消率也逐步攀升超過30%,清明和勞動連假滿房率也明顯下降,從四月底的勞動連假數據來看,各個地區包括宜蘭、花蓮、台東、台南等台灣熱門旅遊地區,尚有房間的預訂的旅宿空房率達將近七成。
程開佑指出,面對疫情帶來的挑戰,中小型餐廳可藉機思考菜單規劃,強化外送菜單獲利能力與電商宅配商機,此外,科技將助力讓經營更簡單,隨消費者習慣減少人與人的接觸,程開佑也建議店家可提供消費者現場自助點餐選項,讓點餐形式更多元。
另外,會員管理仍是疫後經營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程開佑認為,餐飲業可對於含金量高的客群做分眾促銷,讓熟客擁有更超值的用餐組合,同時建立LINE OA等D2C通路,直接面對消費者推廣銷售,也可幫助餐飲業化危機為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