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膨近來有戲劇化的走勢,原本4月歐元區通膨率已趨穩在7.4%,美國4月通膨率也降至8.3%,就在大家認為這一波通膨已撥雲見日之際,日前美國、歐盟相繼發布的5月數字卻又走高,由於和預期有落差,全球股市為之重挫。
歐元區5月通膨率升至8.1%,美國也升至8.6%,創下逾40年新高,也就是二次石油危機之後的最高,二次石油危機發生在1979~1981年期間,原油是各業最重要的原料,隨著油價飆漲,各國物價狂升,以美國而言,這三年通膨率依序是11%、13%、10%,有這個通膨率的高山擋著,最多也只能創40年新高了。
觀察兩次石油危機的通膨率變化,我們會發現這應了紅樓夢裡的一句對話:「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當原油大漲,物價飆漲,總體經濟須臾為之崩落,自是病來如山倒,而當通膨將落幕時,卻可能要拖上一段時間,時而出現經濟平穩的曙光,時而蒙上通膨再起的陰影,歷來都是如此,身處當時,連經濟學家也迷惑得很,這豈不是病去如抽絲?
今天來看1981年,我們就非常清楚,到了下半年通膨已趨於和緩,但身處當年,美國5月通膨率(CPI年增率)跌破10%,令人雀躍,不料於9月竟升至11%,又讓人悲觀,然而,40年後的今天,我們知道這些數字的節奏是往下走的,只是往下的趨勢有些拖泥帶水,影響了人們的判斷,身處當年,由於無法預知未來,分不清跌後又漲,到底是新一波通膨的前奏?或者只是通膨落幕前的餘緒?
再看1975年的台灣,這正是首次石油危機的年代,前一年台灣的通膨率創史上新高,次年3月通膨率跌破3%,平穩的曙光出現,不料隨後又升高,6月直逼8%,在當年的情境下,多數人同樣分不清是否又有新一波的通膨要捲土重來,然而,40年後的今天我們都知道,這次的升高只是通膨的餘緒,並非新一波通膨的前奏,到年底通膨率已跌破1%。
從歷史的經驗觀察,通膨來來去去的情況真如紅樓夢言:「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當通膨這個病要好轉時,不會馬上烏雲散盡,而是偶晴偶陰,但漸漸的,晴的時間會愈來愈長,陰的時間會愈來愈短,以此而言,我們觀察通膨率不該只看一個月的變化,而是要看長期的時間數列走勢,不需要被一個月些微的變動就為之大喜,或為之大悲,以日前美股在風聞5月通膨率升至8.6%就大跌800多點,實在是反應過度了。事實上,過去三個月(3~5月)美國通膨率依序是8.5%、8.3%、8.6%,以二次石油危機的走勢對照,4月沒想像中的好,5月也沒有想像中的差,仍需繼續觀察,不過,話說回來,過度反應原本就是股市的本質,果真是跌過頭了自然會調整回來。
當前全球通膨有俄烏戰爭的因素,上海封控的因素,也有塞港缺櫃的因素,這些因素導致油價、糧價及農工原料的行情接連走高,這與兩次石油危機年代發生的以阿戰爭、兩伊戰爭等國際政治角力,也有許多雷同之處,不同的是,隨著1993年底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所達成烏拉圭回合協議,讓各國關稅大降,自由貿易向前邁大步,推進了全球化生產的新紀元。而拜自由貿易與全球化生產之賜,生產成本大幅降低、供貨不虞匱乏,供貨充裕自然也就降低了通膨的預期,是以過去二十年多數國家都處於物價最平穩的快樂年代。近月各國通膨率雖略高一點,但還不致於失控,除非自由貿易消失,全球化生產崩解,否則類似石油危機年代的停滯性通膨,已然不可能捲土重來。
而就台灣的情況,5月通膨率3.39%雖也創了近十年最高,但是相較其他國家,例如南韓的5.4%、歐元區的8.1%、美國的8.6%,目前國內還算是和緩的,只是通膨這個現象,歷來有很強的預期心理,這不只涉及貨幣政策,還有很大的心理作用,最好的方法就是充裕民生物資,當供給不虞匱乏,恐慌的心理不攻自破,如此也就掀不起什麼通膨大浪了。
主政者一定要明白通膨這個「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的本質,稍見下滑不以為喜,偶見升高不致於慌,如此才能對症下藥,而讓台灣經濟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