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20604孫彬訓/台北報導

成長明顯趨緩 以房養老 面臨三大難題

立意良好的「以房養老」商品推出以來,近幾年成長速度明顯趨緩。此商品的市占龍頭合作金庫銀行主管指出,目前推動主要面臨了三大困難,即高齡者不喜歡負債感;傳統觀念房屋要留下來傳承,以及來自子女的反對等。後兩者主要是觀念問題,至於前者,涉及到金融商品如何創新,減少客戶出現欠債的感受。

多家金融機構的主管強調,台灣步入了高齡化社會,提供年長者更多樣化的金融商品,滿足他們退休生活所需的資金視當務之急,確實部分年長者對俗稱以房養老的反式房貸,會因為涉及到負債而觀感不佳,寧可改以申辦留房養老結合信託,或擔保品出售、出租等其他方式,以獲取安養資金。

此外,也因為台灣民情仍保有養兒防老,以及與子女共享天倫的想法,多數年長者都將房產視為重要的資產,不願意把年輕時奮鬥而來的房產賣掉,或向銀行辦理借貸,這樣的觀念根深蒂固,需要持續的溝通與說明。

至於家人提出反對的意見,常是年長者申辦以房養老貸款業務之前,未充分與子女、家人溝通,導致子女反對申貸而無法成功申請,或撥貸後提前清償終止以房養老貸款。

華南銀行主管說,目前實務最常遇到的問題,大多為國人「有土斯有財」傳統觀念,子女認為不動產未來應由自己繼承,反對父母將不動產設定抵押權給銀行,不同意父母透過「以房養老」的方式,換取生活資金,部分父母也因考量家庭和諧因素,而放棄申辦。

除此,高齡者還有其他多種顧慮,例如,不動產價值及借款期間長短,影響每月領取的生活資金;利率變化影響每月金額,如升息會造成貸款月付利息增加,扣除利息後可動用的貸款額度會減少等。此外,通貨膨脹時代來臨,而目前的貸款金額,10年、20年後是否符合生活所需,也讓不少人心存疑慮。最後是「以房養老」商品較複雜,不少年長者因不容易充分暸解權利與義務,而打退堂鼓。

華銀建議,此商品走到目前,應可思考是否透過政府提供類似信保機制等方式,分攤銀行風險(如房屋跌價拍賣損失),銀行也較有意願提高成數及延長借款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