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20602

新世代投資人須提升股市風險意識

台股指數在1月5日盤中創下18,619的歷史新高點之後,行情急轉直下,5月11日下修到15,616點的波段新低。短短幾個月,指數狂瀉3,000多點,上市櫃總市值一口氣跌掉逾8兆元,投資人損失慘重。尤其是對近幾年才新進場,被暱稱為股市小白的投資人而言,這次大跌的確是一場震撼教育。雖然近幾天股市有較大幅度的跌深反彈,但未來走勢仍是撲朔迷離。

 近幾年台股的投資人結構出現了大轉變。2017年底台股總開戶人數共999萬戶,年齡層低於30歲的占比不到1成。「年輕人不買股」、「台股老化」等,都曾是當時立院質詢的熱門話題。而在這之後 ,隨著數位化的推進,低薪、低利率環境的刺激,以及當沖交易稅減半,盤中零股交易開放等政策的推動,四年來,國內證券開戶數截至5月底止,已來到1,222.82萬人,且其中20至40歲以下投資人大增近百萬人,近二年更是新開戶的主力。

 這批新進場的股市小白們,幸運的一進場就遇到了一路創新高的多頭行情,陸續有從股市創富脫貧,從此財富自由的捷報在坊間流傳。然而,今年行情大逆轉,不少個股回檔幅度高達五至八成,崩跌的走勢讓昔日由小白們造就出的航海王、鋼鐵人、蜘蛛人等熱潮逐一退去,小白們自嘲現在變韭菜族。

 台股總交易量能已從去年高峰時單日6,000~7,000億縮減到現在僅剩2,000億多,代表散戶指標的零股交易今年前4月則逆勢成長近52%,其中,台積電零股股東人數不斷創高來到82.58萬人,占台積電總股東人數135萬人的61%。

 此外,定時定額投資也大幅成長,現在每個月穩定投入金額超過50億以上,平均月扣款人數約56.36萬人,日前本報頭版還揭露,4月前三大ETF合計淨流入逾330億元。由於散戶的投入,台股被動式操作的ETF,已取代台股主動式基金。

 然而,新世代的投資人,投資經驗僅短短幾年,沒有經歷過股市多空循環,也沒有經歷過股市去泡沫的空頭市場洗禮,更沒見過通膨對市場造成的威力。今年股市回檔3,000點,算是遇到了空襲的初體驗,不過,就市場跌幅而言,本波段最大修正幅度約15%,相比過往的空頭修正幅度來看,不過是小巫見大巫而已。

 回顧台股過往最大修正波,出現在1990年,當時受到鴻源案及證交稅實施衝擊,指數由79年2月12日的12,682 點歷史高點反轉,在8個月內爆跌萬點,直到2,560點才止跌。更不用提此高點紀錄,在歷經30年後才再度被打破。

另外,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加權指數兩年間由10,116 點跌到5,474點。2000年網路泡沫化,指數由10,202點跌到3,446 點。2007年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發生,指數從9,295點跌到4,089點,每次台股回檔幅度都達五成之鉅。

 最近不少評論分析,把目前金融市場氛圍與2000年網路泡沫相提並論,認為數位貨幣熱,猶如當年的.com熱潮,成了泡沫的一個指標,且當年美國聯準會將利率從4.75%升至6.5%,也與現在升息的政策方向頗一致,而當年那斯達克指數波段跌掉73%,這次美國啟動升息,全球QE退場,後續衝擊威力實不能輕忽。尤其回首過往歷史走勢,驗證股市再好,也不會一直是多頭,投資還是要有風險意識才好。

 就行情變化來看,今年市場接踵而至的利空,包括美國升息、全球QE退場、俄烏開戰、通膨上升、大陸封控、本土疫情爆發等,每一項都是重磅級的考驗,從資金面,信心面、基本面來看,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既快速又猛烈。資金雄厚的外資法人在前兩年分別在台股賣超5,395億元與4,540億元,今年又提款超過7,000億元,對台股,台幣造成雙殺效果。然而散戶卻看好台股具備比其他金融市場更具優勢的三好條件(企業獲利好,配息高,本益比低),無懼外資出逃,寧願把自己的閒錢優先用來投資台股。

 不過近月在行情大跌下,有人僅因544元而被申報違約交割,也有年輕人因投資失利而跳樓輕生的不幸消息傳出。我們期盼主管機關要活絡金融市場,讓市場長期穩定的發展,除了要開放投資新工具外,也要配套作好教育宣導,讓市場資訊更加透明,幫助小股民建立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並做好風險評估管理,不要讓小股民在市場劇烈震盪時,淪為被收割的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