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個笑話,在台灣即使沒參與投資,大部份上班族也會有0050收入,不是代碼0050的台灣某ETF指數股票型基金股息或價差收入,而是所得稅所得類別代號50的薪資。
其實仔細看綜合所得稅的所得類別,會發現社會上的獲利模式,比想像還多樣。除上班族常領的薪資,還包括診所醫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常領的執行業務所得,及文創工作者常領的稿費及講演鐘點費,跟農民、漁民常領的自力耕作漁牧林礦所得,還有體育選手常領的競技競賽獎金。
即使是營利所得,除包含創業得到的盈餘,也包含投資股票、包含ETF在內的基金;另外金融市場還有其他投資管道,像是常見的期貨、選擇權、定存、債券、房地產,及較少人討論的著作權、古董及畫作,還有近年新興的虛擬貨幣、NFT非同質化代幣,每種投資管道也有多種獲利模式可選,像是房地產可出租領租金,也可轉賣賺價差及其他模式。
既然除公務員服務法、金融相關法規,限制特定對象取得收入來源,像是公務員不可創業、證交所員工不得買賣股票,一般民眾原則幾乎沒限制,面對高物價時代,我們可開發多樣獲利模式增加收入。
像是很多上班族認真工作拚績效、轉職以爭取加薪,再從中存錢投資股票領股息,以達成財務自由;常有醫師、律師、心理師除開設事務所,領執行業務所得,也整理所學知識及工作經驗,在媒體投稿專欄領稿費,並接受演講邀約領講演鐘點費。
也有不少藝人創作流行歌曲,上傳網路影音平台開發廣告收入,再賣歌曲版權給卡拉OK業者製作伴唱帶,從中得到授權金用來創業、投資股票或房地產;很多體育選手努力在比賽求表現,領高額獎金,並接商業代言領代言費,退休後改當教練領取薪資收入。
所以想增加收入?先檢視你的個性特質及興趣,跟擁有的能力及經驗,也觀察市場需求及新技術發展,找出適合投入開發的獲利模式,甚至充分利用多種模式一魚多吃,以得到較高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