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20506陳欣文/台北報導

醫療產業抗震 名列前茅

美債殖利率倒掛引發市場憂慮

image
美股各產業平均報酬排名 (殖利率曲線出現倒掛後6個月)

 美國物價指數續創40年高位後,聯準會暗示5月升息可能一次升兩碼,再次引發近期恐慌賣壓,加上5年及10年期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掛,反映投資市場對升息引發經濟衰退的擔憂愈來愈大,投信法人表示,根據歷史資料,每當出現殖利率倒掛之後,醫療產業表現在各類股排名中較其他產業更抗震。

 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指出,自1978年以來,美債共出現過六次長短期債券殖利率利差出現倒掛的狀況,而當殖利率倒掛曲線出現後六個月期間,醫療產業平均股價表現優於其他產業,僅次於通訊服務產業。

 醫療產業雖然近期也受到投資氣氛影響,但整體而言,醫療業兼具成長及防禦特性,就成長面來說,統計1995年至2021年期間,醫療產業平均EPS年成長率達10.1%,與科技產業相當;防禦能力方面,2010年以來共有八次市場對企業獲利預期下修,而醫療產業下修幅度最小,因為有基本面的加持之下,讓醫療生技業同時具備成長及防禦特性。

 目前醫療生技產業還有評價面便宜的優勢,據統計,之前彈升的美國中小型生技指數XBI,目前的股價評估已接近歷史低點,預期在產業併購、正面臨床實驗結果等因子推動下,皆有助帶動股價正面表現,且2022年上半年預計有多項重要新藥公布臨床實驗結果,可望對股價帶來正向幫助。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蔡詠裕指出,投資策略上,可著重投資於新冠口服藥物、新世代醫材應用股、近視、醫美等高成長族群,以及新世代AI、大數據藥物研發供應鏈、次世代基因檢測技術以及基因編輯相關概念類股。

 投信法人強調,就大型製藥廠的本益比偏離程度來看,近期已出現大幅收斂,主要原因是由於市場風險趨避明顯增加,目前大型製藥廠本益比相對於S&P500指數本益比仍有10%的偏離幅度,顯示股價仍有上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