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長吳大任27日表示,4月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CCI)調查期間的每日確診個案約2千多人,近日疫情快速擴大,民眾基於健康考量,勢將減少消費,加上3月以來累積的通膨壓力,估計第二季整體消費會出現衰退,台灣下半年經濟情勢也將因出口成長趨緩而受衝擊,「停滯性通膨可能性升高」。
4月CCI調查總數為71.77點,創下去年7月以來新低,六項分項指標中,上升幅度最多的「未來半年國內就業機會」,調查結果為68.75點;下降幅度最多的「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41.6點,跌進入重度悲觀。從絕對水準來看,本月有五項指標皆偏向悲觀,僅「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偏向樂觀,本月調查結果為122.4點。
至於民生痛苦指數由來之一的物價水準,CCI團隊本月調查結果為31.8點,已下跌到極低點,但較3月上升1.25點,吳大任分析,政府在4月間宣布油、電繼續凍漲,民眾或有些感受,惟對於通膨仍普遍心存謹戒。
現階段正在發生新一波本土疫情,去年此時則是境外案例倍增,國內疑有社區感染風聲鶴唳。以CCI調查於去、今年的同期比較,顯示出極大的差異,除了購買耐久財、房地產時機兩項,其餘五項指標「一面倒」衰退。
吳大任分析,股票投資時機向來最為波動,且台股經常受外資進出影響,但不要忘了,股市是台灣經濟的櫥窗,家庭經濟、物價和就業機會則是直接連動,目前民眾感受較之去年,真的有很明顯的變差。
吳大任指出,今年受薪階級大多有調薪,卻因通膨率上升,實質薪資並沒有增加,而央行為了抗通膨和台美利差,加快、加大升息,這些對於有房貸的民眾,直接面臨家戶收入/支出改變的壓力,會排擠到其他的消費支出。另一方面,本土疫情快速擴大,地方政府軟封城想法,民眾也在擔心下減少外出消費,這些都將反映在5月的內需表現,第二季整體衰退是可以預見的。
吳大任並示警,高通膨對經濟的影響是全世界在發生,高物價也在各地排擠民生消費,3C產品等耐久財已在過去兩年大量銷售過,這一波將會是優先被排擠掉的,而3C產品是台灣出口重要支柱,後續的漣漪影響漸漸就會傳導到台灣出口,「這是台灣經濟下半年動能減緩的新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