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資通訊大廠華為遭美國抵制後將焦點轉向新能源汽車,動態受到市場高度關注。華為終端BG CEO、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表示,華為在手機行業的成功,完全可以複製到汽車領域。他還誇下海口:「華為進入汽車行業,目標就是做到第一」。但余承東也坦言,當前晶片荒問題確實超乎預期。
綜合陸媒18日報導,華為在2021年底舉行的冬季旗艦新品發表會上,亮相業內首款搭載鴻蒙系統(HarmonyOS)的量產電動車:與重慶小康集團旗下賽力斯公司合作推出全新的智能豪華電驅SUV「AITO問界M5」。該車型由華為參與設計,配備3D人臉智慧識別功能。
針對華為在手機行業的成功,是否可以平移到汽車行業,余承東認為可以。他指出,華為在手機行業成功的三大基礎:體驗、品質和品牌,同樣也是華為賦能車企的重要助力,而客戶體驗則是華為賦能車企的關注焦點。
余承東表示,「華為進入汽車行業,目標就是做到第一,因為沒人會記住第二」。
針對他日前提出問界M5年銷量要達到30萬輛的目標,余承東坦言,目前來看難度比較大。華為也沒有料到汽車行業如今會「缺芯(晶片)」這麼嚴重。他指出,此前一塊晶片只要人民幣(下同)20、30元,如今漲到1,000、2,000元一顆。M5一輛車上要用八、九顆,成本太高。
但他也表示,3月份問界M5已交付3,000多輛,若4月份能夠達到5,000輛,華為就能確保AITO問界M5的銷量會逐步往上走,後期每個月銷量能達到1、2萬時,年銷30萬輛的目標就有望成功。
另外,一名微博博主「鴻蒙釗哥」17日發文指出,華為海思的28nm晶片已經在大量出貨,主要集中在視頻媒體產品上,不過目前光大客戶的量都不夠,預計下半年才可以賣給其他客戶。